Nikon Z7無反深度實測
作者:鄭鼎
文章一開始,讓我們用Nikon Z7 棚內拍攝的主視覺開場,讓大家感受Z7的極致畫質和影像魅力。
4575萬超高畫素清楚記錄每個毛孔與細節。
服裝上的一針一線放大皆是風景。
Z鏡解像力驚人,畫面每個角落鉅細彌遺。
棚拍時建議將「實時預覽套用功能」關閉,以避免使用M模式時觀景窗會一片漆黑。
經漫長的等待,Nikon終於在2018年推出無反光鏡單眼 Z7 & Z6,兩者除了畫素、對焦點、連拍、感光度、還有錄影上有些微差異,其餘硬體皆相同(本文僅針對Z7做測試)。除了原廠規格,網路上已經有相當多Z7的文章和資料,因此筆者以大量圖文解說來介紹Z7的特點,它不只延續了Nikon D850的重要特色,還有超多革新之處,我們在此直接切入重點:首先,Z系列的最大賣點就是採用全新開發的55mm接環和16mm法蘭距(從接環到感光元件的距離),口徑為目前全幅機種之中最大,法蘭距也是全幅機種最短(F接環口徑為44mm,法蘭距是46.5mm)。Nikon原廠表示他們研究、測試了許多組合,這兩個數據的搭配則是目前最佳的解答:一是能在相機的畫質和體積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二是縮短法蘭距能讓光線更容易傳導到畫面邊緣,且放大口徑後能讓鏡頭設計更不受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可設計出更大光圈的鏡頭)。

由於拿掉反光鏡的關係,Z7的機身相當輕巧,在追求輕量化的同時,仍保有相當好的握感和機身質感。全系列機身和鏡頭皆有防滴防塵並配有機頂螢幕,專業度不打折。選單和操作方式幾乎等同Nikon DSLR,N家用戶基本上不需要閱讀說明書即可開始拍攝。考量廣大的Nikon用戶,此次同步推出FTZ轉接環,讓既有的Nikkor F鏡也能使用在Z系列的機身上,共有92支F鏡頭能支援完整功能,對焦速度更與原本在DSLR上表現相似,其中能夠測光以手動對焦拍攝的鏡頭更高達360餘支,對於老用戶來說是最棒的禮物,也能彌補短時間Z系列鏡頭選擇較少的問題。全新設計的0.8倍率369萬點電子觀景窗,可即時預覽曝光和色調,讓拍攝更容易,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到不適,相機資訊和選單都能透過觀景窗一目瞭然。可觸碰的翻轉螢幕,支援觸碰對焦、觸碰選單,可將12種常用選項設定在螢幕快捷鍵上,解決因體積縮小按鈕變少的困擾。在Z系列機身上,Nikon首次加入機身防震功能,提供5軸5檔的VR,即使轉接舊有F鏡,仍有3檔的防震,讓許多原本沒有VR的舊鏡彷彿獲得重生。Z7有493個對焦點,4575萬高畫素與最高每秒9張高速連拍(12 bit RAW設定下),兼具細節和速度!支援靜音快門,對於劇照、舞台和活動攝影幫助極大。快速的Liveview對焦速度,不管是拍照或錄影都相當流暢,沒有從前拉風箱的問題,解決了Nikon用戶長期的痛。還有強化的Snapbridge藍芽功能,更可以透過wifi直接將圖片傳至電腦,旅行時更可以使用行動電源幫相機充電(須搭配原廠附贈的EN-EL15b電池)。

Z系列機身在錄影規格可說是全面進化,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性能。Nikon Z6 & Z7 的錄影是地表第一台能拍攝4K不裁切的全幅機種,並支援10位元4:2:2 N-Log經HDMI輸出,加入時間碼,更多元的峰值對焦,拍攝可收音的1080p 120fps慢動作錄影,新增AF-C對焦模式,可以透過機身調整錄影時的對焦速度和追蹤強度變化。追焦平順且穩定。軟體方面也增加了許多風格色調,可直接套用於影片直出,不需經電腦後製,非常實用。

我們分成幾個章節來評測 Z7的性能,每個章節都有實拍分享:

1:影像寬容度
2:Z鏡 畫質表現
3:Z7 ISO表現
4:Z7 對焦及追焦測試
5:生活、風景實拍分享
6:結論

一、影像寬容度

對專業攝影師而言,一台專業相機除了精細的畫質,另一個判別相機好壞的關鍵因素便是相機的寬容度。簡單的說它代表相機能記錄到的最亮到最暗的能力。寬容度較好的相機代表能獲取較多的資訊,能承受範圍較大的編修,降低因編修而畫質劣化的情形。過去眾多的相機評測中,Nikon相機的寬容度一直在業界名列前茅,在風景攝影或空間攝影特別實用,將曝光不足的照片,後製調亮後暗部仍保有非常好的細節(RAW檔),不會產生紅綠色雜訊。只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可以將亮部和暗部同時呈現出來(類似HDR)。如果非專業用戶的朋友也不用擔心,使用Nikon內建的D-Lighting功能(可調節強弱),也會有類似的效果,我們用以下範例說明:
只拍攝一張RAW檔,透過Lightromm將曝光增減,可看到亮部與暗部的細節。
使用LR的暗部和亮部回復功能,讓亮暗同時存在,得到較接近肉眼的寬容度。
另一個範例,拍攝時需留意曝光,讓暗部和亮部同時保留。
後製後,得到非常高的寬容度,保留了藍天和室內的細節。
相機的寬容度並不比肉眼來的寬,生活中常見這種反差大的場景。
在照相手機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選擇使用單眼拍攝,就是因為它的寬容度、色彩、精緻畫質是手機無法取代的。

二、Z鏡 畫質表現

本次Nikon發表的4顆Z接環鏡頭分別為: 24-70mm f/4S 、 50mm f/1.8S 、 35mm f/1.8S 及 58mm f/0.95S NOCT。新的55mm接環讓光學技術能夠不受限,有更多體積放入更快更安靜的對焦馬達,並能設計出f/0.95的超大光圈鏡頭、更好的色差抑制、最近對焦距離縮短、更自然的散景、最明顯的是邊緣畫質的提升,光學效能邁進嶄新的層次。Z鏡還有另一個實用的新功能,在錄影時可以將鏡頭的對焦環自訂更改為變換光圈大小或加減曝光值,讓錄影時變換光圈或曝光更穩定流暢。

我們在棚內測試了24-70mm f/4 S 以及 35mm f/1.8 S 兩顆新鏡,發現他們體積雖輕巧,卻有驚人的畫質表現!
使用35mm f/1.8 S 鏡頭,光圈全開f/1.8所拍攝的無裁切檔案。
35mm f/1.8 S 鏡光圈全開,畫面最上緣局部。
35mm f/1.8 S 鏡光圈全開,畫面最下緣局部。
35mm f/1.8 S 鏡光圈全開,畫面最左側邊緣局部。
35mm f/1.8 S 鏡光圈全開,畫面最右側邊緣局部。
附上一張光圈 f/8 的原始檔。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本次Z7的kit鏡 Nikon 24-70mm f/4 S的表現:

光圈全開 f4所拍攝的無裁切照片。
Nikon 24-70mm f/4 S光圈全開,畫面最上緣局部
Nikon 24-70mm f/4 S光圈全開,畫面左下邊緣局部
Nikon 24-70mm f/4 S光圈全開,畫面下邊緣局部
光圈全開與光圈f/8的比較,差異並不大。
從以上的測試,可以發現Z鏡將影像品質推入新的境界。從前筆者工作很少使用F鏡全開光圈拍攝,現在Z鏡全開光圈影像扎實,連色差、色散都極低,拍攝相當有安全感。目前推出的定焦雖然只有f/1.8的光圈,但在體積、畫質、價格各個層面都非常有競爭力。Z鏡也因最近對焦距離拉近,f/1.8的散景一點都不輸給以前f/1.4的F鏡。未來只要是Z鏡皆支援5軸5級防手震和奈米鍍膜。

這次筆者還借了對手Sony A7R III 搭配 FE 24-70mm F4 ZA OSS 蔡司鏡 與 Z7 24-70mm f/4 S kit鏡來比較畫質,以工作室照片牆來當拍攝的對象。兩台相機皆拍攝RAW檔,在相同的曝光下Z7會稍亮,為不影響判斷將兩者調整成一致,銳利度一致,鏡頭變形校正皆關閉。
從上面小圖可以看出,Sony的24-70mm鏡頭變形明顯,暗角也較明顯。
由於兩家在各焦段畫面中央幾乎沒有差距,所以我們後續只取邊緣畫質比較。
24mm 邊緣比較,Z7 照片內容更接近畫面邊緣,卻更銳利,變形控制佳。
縮一格光圈f5.6,同樣的結果,Z 24-70mm f/4 S變形、暗角、畫質皆優於Sony。
35mm焦段光圈全開邊緣,兩者表現相似,平分秋色。
35mm焦段縮一格光圈 f5.6,Z7較佳。
50mm f/4,兩邊結果平分秋色。
50mm f/5.6,同樣不分軒輊。
70mm f/4,Sony邊緣畫質明顯劣化(筆者確認過中央是銳利準焦的),Z7勝出。
70mm f/5.6,Nikon Z7在銳利度、暗角、變形皆明顯勝出。
從上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Z鏡在各方面的表現都不輸給對手的高階鏡頭,而且24-70mm f/4 搭配Z7 一起購入,價格只有Sony 24-70mm的一半,CP值超高!真心推薦給擁有Z7的朋友!

附上Z鏡與F鏡的MTF圖比較,可以看出邊緣畫質,Z鏡大勝從前的F鏡。
(網路資料)
(網路資料)
(網路資料)

附上一些關於鏡頭特性的實拍照:

Z鏡全系列皆有N奈米鍍膜,抗耀光佳,即使逆光照片仍保持非常好的對比。
24-70mm f/4 S 雖然不是f/2.8的鏡頭,但散景非常自然柔順。
35mm f/1.8 S 最近對焦距離僅25cm,特寫花蕊都不成問題。
24-70mm f/4 kit鏡頭也有30cm的近拍能力。
24-70mm f/4 kit非常適合旅遊攝影,特寫路邊的螳螂。
大光圈拍攝,畫面邊緣的扭蛋機仍舊相當銳利,不用擔心邊緣畫質劣化。
Z7機身內建VR,大大提升手持拍攝的成功率,低光源下可避免ISO過高。
ISO64與f/16的小光圈組合,Z鏡支援5軸5級防手震,即使白天也能使用慢速快門拍攝。
Z7可使用靜音快門(零震動),手持也可拍攝出人物移動的殘影。
Z鏡邊緣畫質佳,主體接近邊緣也不用擔心。
光圈全開拍攝網子邊緣仍相當清晰。
所有Z鏡皆有奈米鍍膜,逆光下拍攝仍可接近肉眼所見。

三、Z7 ISO表現

此章節中我們看看Nikon Z7的高感光度表現,是否能夠繼承D850優異的畫質和細節,同時也與Sony A7RIII一起比較。相同光圈快門下,Nikon曝光會比Sony稍亮,筆者將Nikon減光使畫面曝光達成一致,三台相機的機身大小、鏡頭高度位置皆不同,我們只取中央類似的區域裁切局部作為參考。三台相機皆拍攝RAW檔,相同設定,雜訊抑制0。

實際場景如下:

Z7 vs D850 各ISO比較(GIF檔,點擊播放)
Z7 vs A7RIII 各ISO比較(GIF檔,點擊播放)
從上面結果可以看出NikonZ7與D850在感光度的表現十分接近,在一般常用ISO範圍內三台相機表現不分軒輊,高感光度都保有不錯的細節,唯有超高ISO 51200之後Sony A7RIII 表現較略好一些。
以下是高感光度的實拍範例:
高ISO暗部毛髮細節都相當清楚。
在昏暗環境使用高感光度,寵物的毛髮細節仍清晰不模糊。
路燈下的光線,ISO6400仍保有不錯的細節。
夜晚僅使用月光,光圈全開手持拍攝。
羽毛的細節保留很好。
高ISO近距離特寫蒲公英,仍展現良好畫質。
搭配翻轉螢幕,輕鬆拍攝夜晚的蝸牛。
東京TeamLab藝術展。
手持拍攝布拉格廣場
低光源環境對焦也不能問題。
從鐘樓手持拍攝的夜間風景。

四、Z7 對焦及追焦測試

接下來則是測試Z7的對焦系統,Nikon第一次將對焦點直接放入全幅感光元件上,對焦點分佈面積能較傳統的DSLR廣闊,Z7對焦點高達493個(Z6為273個),覆蓋90%的畫面,即使是畫面邊緣皆能對焦,在構圖上能夠更自由不受限,在全身人像拍攝也完全不用擔心臉孔不在對焦點範圍的問題,暗部對焦能力達-4EV。在自動區域AF模式中進一步提升人臉識別性能,能選擇多人場景下設定主要臉孔追蹤,相當實用。Nikon DSLR中最實用的3D追蹤對焦被放在Z系列機身的自動區域AF內,按下ok鍵即出現對焦框或輕觸銀幕即可開始追蹤物體。Z7的對焦是全新的系統和規格,大家只看表面的規格可能無法感受實際的效果。筆者透過實際拍攝的照片和影片來向大家解釋。
Z7 與 D850 的對焦點比較(493點 V.S. 153點)。
Nikon DSLR常用的3D追蹤的功能被放在Z7的自動區域AF模式內,按下ok鍵或輕觸螢幕開啟追蹤
我們引用Dpreview的臉部辨識示範,在多人場景下可移動箭頭來選擇想要追蹤的臉孔。
Z系列機身因為沒有反光鏡,所以不管是透過觀景窗或螢幕liveview對焦都是同樣的對焦速度和準確率。很多人非常好奇Z系列錄影時的流暢度,我們用以下的影片轉接各種鏡頭讓大家感受一下:
不管是F鏡還是Z鏡,錄影時對焦皆自然流暢。
以下是使用Z7自動對焦所拍攝範例,其中最常使用的是3D追蹤和動態區域AF,筆者認為Z7的3D追蹤沒有DSLR的穩定,較容易受背景影響,而動態區域AF的準焦率相對較高。
寵物不規則的移動,非常適合考驗相機的對焦。
使用動態區域AF,其他對焦點會輔助偵測,對於快速移動物體追焦非常好用。
將Z7搭配小黑七連拍追焦的照片做成的GIF(點擊播放)。
將上面的GIF中央局部裁切,看更清楚一些(點擊播放)。
另一個追焦範例GIF檔(點擊播放)。
拍攝運動題材,建議使用自動ISO把最慢快門設定為高速,確保畫面的清晰。
微小物體追焦,建議使用動態區域AF。
使用3D追蹤,相機會辨識顏色持續追焦。
物體快速移動下,相機3D追蹤相當準確。
使用自動區域AF低角度盲拍的畫面。
使用自動區域AF,相機會自動選擇對焦最接近畫面的主體。
Z7的對焦點佈滿全畫面,能安心構圖。

五、生活、風景實拍分享

Z7輕巧的機身和強悍的性能,不管在工作還是生活攝影都能勝任,機身體積和重量的減輕,攜帶整天也不覺得負擔。筆者的旅遊機已經從D850改為攜帶Z7,兩台同樣的畫素和耐候性,Z7更輕便的機身、更棒的錄影和liveview拍攝、更寬闊的對焦點、更輕巧銳利的24-70mm鏡頭....等,尤其是機身內建防手震讓拍攝更輕鬆,慢速快門成功率也更高。筆者分享一些使用Z7拍攝的生活和旅遊範例:
Z7拍攝時可即時預覽曝光,輕鬆保留現場氛圍。
使用翻轉螢幕低角度拍攝,不必趴在地上。
防滴防塵的機身,不用擔心雨天拍攝。
平凡中美麗的片刻。
靜音快門拍攝展覽,不影響其他觀眾。
Nikon相機的高寬容度非常適合風景攝影,蘭嶼東清灣日出。
24-70mm f/4 S是筆者旅遊最喜歡的鏡頭。
蘭嶼的藍能讓人忘記煩惱。
在屋頂看海的孩子們。
利用長鏡頭壓縮空間,人物剪影搭配雲彩相當夢幻。
蘭嶼氣象站晚霞。
蘭嶼氣象站落日餘輝。
海風徐徐,拍攝月光下的蘭嶼龍門港。
奧地利仙境,哈斯達特湖。
湖區知名的打卡點,拍攝還必須要排隊。
照片轉為黑白色調,更呈現一種靜謐感。
長鏡頭拍攝的小景,讓人充滿想像。
捷克著名的庫倫洛夫古城區。
長鏡頭拍攝遠方的小孩與寵物。
將Z7放在地上,拍攝天花板的壁畫(使用軟體變形校正)。
轉接超廣角鏡拍攝捷克聖維特大教堂。
高聳的教堂相當壯觀。
教堂內到處都是華麗的裝飾,目不暇給。
歐洲古城區到處都是美麗的建築。

六、結論

自從Nikon推出無反光鏡相機後,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問題,到底該選無反還是DSLR?筆者認為Z7和D850兩台彷彿雙胞胎兄弟,卻各有各的強項和優勢。DSLR的發展較久,在各方面都相當成熟,但也有既定的包袱。反觀無反,輕巧的體積、新的接環和鏡頭帶來的光學革新,許多新的電子功能也不容小覷。對用戶來說,無反的誕生多了另一個選項,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購買。同時筆者也期待Nikon能盡快補齊無反的原生鏡頭群,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筆者簡單整理無反和DSLR的優點供大家參考:

無反光鏡相機優點:
重量、體積小、即時預覽拍攝、內建防手震、先進的臉部對焦、更多電子功能、
更強大的錄影功能、對焦點涵蓋範圍大、USB充電、S鏡頭優異的畫質、tpye-c傳輸介面。

DSLR優點:
驚人的電池續航力,原生鏡頭、配件選擇多,拍攝反應速度快、操作手感佳(按鈕多)、
對焦性能目前仍是優於無反(也許不久的未來Nikon會有更高階的無反機身)。

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區分無反和單眼在不同攝影領域的優勢(僅供參考):

單眼無反
旅遊、生活攝影(體積、重量)
活動、婚禮紀錄(暗部對焦速度)
靜音攝影(野生動物、劇照、講座攝影)
婚紗攝影、人像攝影(對焦點範圍和臉部辨識)
運動、記者、生態、飛羽攝影(極速精準的對焦和連拍要求)
棚內攝影(商品和人像)
空間、風景攝影(Z鏡有更好的邊緣畫質)
錄影、Liveview拍攝
慢速快門、夜間拍攝(無反內建防手震)
縮時攝影(微時影片)
結語:
相機只是工具,如何透過它來幫助我們完成創作或保留回憶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資訊若有錯誤,請指正,謝謝。
筆者簡介: 鄭鼎

Z7重點規格:

  • 內建對焦點的4575萬畫素 BSI-CMOS 感光元件
  • 搭配Z鏡有5軸5檔防震,轉接F鏡3軸3檔。
  • 493 個對焦點覆蓋90%的畫面
  • ISO 64-25,600 (可增感至 102,400)
  • 最高9 fps (JPEG12-bit Raw)
  • 369萬像素 OLED 超大觀景窗
  • 210萬像素翻轉螢幕
  • OLED 機頂螢幕
  • UHD 4K 30p
  • 錄影支援10-bit 4:2:2 N-Log,HDMI輸出
  • SnapBridge 兼具Wi-Fi 及藍芽功能, 可透過無線網路將拍攝照片自動轉存至PC

Z7/Z6 產品規格表

畫素

4,570萬/2450萬

處理晶片

EXPEED 6 影像處理引擎

感光度

64-25,600/100-51200

連拍

9fps/12fps

對焦點

493/273(單點AF)

錄影能力- 4K

4K 30fps 全片幅錄影不裁切

螢幕

翻揭式,3.2” 210萬像素觸控螢幕

無線傳輸

SnapBridge(藍牙&wifi)

電池拍攝張數

ENEL15b-CIPA標準 330張

重量

675g 含電池與XQD卡

Nikon Z6 4K動態實測:有幾分規格,就有幾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