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新世代 Z7 與風景攝影師 江宏仁在冰島的邂逅
作者:江宏仁
【風景攝影之路】
筆者最初學攝影是想幫剛出生的女兒記錄珍貴的成長紀錄,後來接觸到風景攝影後,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這類的拍攝題材,可以欣賞各地美麗的景色,並用相機記錄下最美麗的瞬間,雖然過程很辛苦,需要爬山、熬夜或在低溫寒風下等待拍攝時機,也常常無功而返,不過當拍攝到理想作品的那一刻,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有人問我風景攝影的定義是什麼,我覺得其實你拿著手機對著附近的景物拍一張照片也能算是風景攝影,只是你對這樣的照片有什麼樣的感覺呢?通常回答:沒有什麼感覺,就只是記錄一下這場景吧,但這句話其實就是一切關鍵,因為你對拍攝的照片沒有想法,所以看你照片的人自然感受不到你想傳達的感覺,風景攝影雖為紀錄性質,但卻可以透過相機構圖、焦段、曝光時間等方式呈現出人眼所無法看到的效果,使其畫面更具藝術性,而風景攝影的迷人之處,是將自然景色以自己獨特的視野與想法展現出來變成作品,使風景不再只是風景。

【冰島】
2016年第一次去冰島,那時候因一張藍冰洞所拍攝的作品:藍色火焰與冰島結下很深的緣份,心中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一定會再去這裡,只是不知道何時,直到今年二月底受到安祺旅遊的邀約才決定再次前往冰島進行第二次的拍攝,出發前拿到NIKON的第一台無反光鏡全幅相機Z7與Z系列S-line的第一支變焦鏡頭NIKKOR Z 24-70mm f/4 S,讓我更期待這次的旅行。
冰島面積約台灣三倍大,若是以攝影為主,可採重點拍攝區多天停留的方式,以應對冰島多變的天氣,把握最佳拍攝機會。
因為旅遊天數較短,無法像第一次來冰島那樣環島拍攝。這次走的路線是從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黃金圈(Golden Circle)→維克(Vik)→冰河湖(Jökulsárlón)→赫本(Hofn)→斯奈山半島(Snæfellsnes)→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這樣移動方式雖然會走重覆的路,但是比較有補考的機會,例如:這個是你很想拍攝的景點,但是遇到不理想的天氣,這時候可先選擇經過,等回程時還有一次機會拍攝。雖然也有人看天氣預報馬上更改住宿與移動路線,但風險較高也較不適合人多的團體旅行。
《黃金瀑布 Gullfoss》
冰島最大的斷層峽谷瀑布,這個寬2500米、高70米的瀑布,被取名為黃金瀑布除了河水本身略帶黃色外;另一個原因是整座瀑布會在晴天的傍晚時被夕陽染成金黃色,可在山崖上拍攝絕美的夕景,因此吸引了各國的攝影高手前來朝聖。
到達黃金瀑布遊客中心的停車場,看見雲層後的太陽即將出現,立即整理裝備迅速前往拍點,以拍攝經驗判斷,陽光很有可能只會短暫的出現後便消失,到達山崖時風非常大(類似颱風的強度),這種狀況建議架低腳架讓拍攝更穩,並且使用Z7的翻轉螢幕方便構圖,相機準備就緒後安裝一片ND16的減光鏡,來降低曝光速度使瀑布更有流動感,在等待數分鐘後陽光果然出現了,連續拍攝幾張照片後光線隨即消失,這次的最佳拍攝時機比預料的短,不過還是驚險完成拍攝,只是手跟臉已經被強風吹到紅腫,5度雖然不算非常低溫,但是配上狂風還是足以讓人崩潰。
《藍色秘境瀑布 Bruarfoss》
藍瀑布由數條小河奔流而下形成,湍急清澈的溪水讓瀑布呈現Tiffany藍的色調。
這次來這裡是個陰雨天,剛好適合拍攝這個瀑布,因為這裡冬季時的太陽會在後方,太陽角度較高的時候橋的影子會落在瀑布上,反而不利於拍攝,當然也可以選擇日出或日落前後拍攝,只是摸黑走路會更添難度而已。
拍攝時在鏡頭上加一片偏光鏡,一方面可以濾掉水面倒影,讓藍色變得更透,另一方面也讓雲變的更有層次,還可以降低些許微進光量,拍出溪流拉絲的效果,相機在直立拍攝時因腳架高度較低無法跨過柵欄,所以開啟五軸防手震手持拍攝,在檢視完拍攝成果後,立刻感受到Z7五軸防手震的強大。
《瓦特納冰川 Vatnajökull 》
瓦特納冰川是冰島最大的冰川,在重力和壓力下緩慢的流動,流動過程中慢慢變化,形成裂缝、冰塔,還有冰川洞穴。
這次的空中拍攝計畫已期待很久,可以說是來冰島的主要目的,因為之前在地面拍攝時總覺得拍不出冰川的全貌跟張力,雖然也可以使用空拍機拍攝,但是飛行的距離、高度及是否為限飛區等,比較會受到限制而影響成果;若是拉距遇到低溫與強風,大概就是一去不回了,這類的例子其實也是經常聽到,其實最主要還是空拍機畫質表現無法跟全片幅的單眼相機比較,所以最終決定坐小飛機拍攝。
大地之畫- 冰川
從高空中俯瞰冰川才發現它的傷痕有多深,冰川每年都後退75~100公尺的速度消融中,跟幾年前來冰島時的樣貌已有些不同,儘管這幾年各國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但還是無法阻止人類對地球已造成的破壞,而我只是個渺小的風景攝影師,試著用相機記錄她所留下的一切。
《辮狀河流Braided River》
當河水由山地流到開闊的平原,或是坡度變緩的中下游,因為流速變慢,搬運能力也變弱,從上游帶來的砂石就會堆積在河岸和河床中間,形成沙洲或沙島,並且把原本廣大的河道分割成許多小河道,這時河水也會順著眾多的河道,時而分開、時而匯聚,從高空俯瞰就像是編織的髮辮一般,所以稱為辮狀河流。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她創作出海洋、高山、冰川與大地,從高空中俯瞰這世界,才發現她所留下的痕跡。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坐小飛機航拍,是以往沒有過的拍攝體驗,所以在出發前特別做了一下功課,但中文網頁幾乎沒有人分享這方面的拍攝資訊,所以開始轉往國外網頁去研究,發現在移動的平面上拍攝比想像中更具有挑戰性,因為飛機移動很快的關係,必需儘可能將快門保持在1/1000s以上才能有清晰的影像,也就是必須視天候條件適當拉高ISO與開大鏡頭光圈拍攝(從這個高度拍攝時景深不是問題,所以不需要擔心這一點),這個拍攝方式與一般拍攝風景的低ISO 、縮小光圈的拍攝觀念差異很大。
拍攝當天太陽露臉,光源充足的情況下得以將ISO控制到一定範圍,但是拍攝當下還是很緊慎的在飛機上反覆檢視拍攝照片是否成功,這時候相機觀景窗裡的電子螢幕就顯得非常重要,可以立即在觀景窗檢視放大至100%的影像,且不受到外面強光而影響判斷,Z7的電子觀景窗在影像清晰度上得確是做的相當出色。
這次全程使用NIKKOR Z 24-70mm f/4 S這顆鏡頭拍攝,這焦段非常適合航拍,從24mm大範圍景物到70mm的特寫畫面都能涵蓋,最讓我驚喜的是大光圈拍攝時,影像邊角畫質還是非常銳利。
《鑽石海灘 Diamond Beach》
冰河湖中的冰塊消融後經河口緩緩流入大海,卻又被海浪沖打到了這片黑色沙灘上,這一顆顆的冰塊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了鑽石般的耀眼光芒,因此才有“鑽石海灘”這個美麗的名字。
拍攝鑽石海灘需準備好全身防水,因為冰塊的位置分佈不均勻,有時候為了拍攝到好的畫面會去較前面拍攝,但是海浪落差很大,一不小心就變大濕了,雨鞋特別重要(儘可能高過膝蓋)避免海水灌入,穩固的腳架在這裡也是必需的,可減輕海水沖擊與冰塊碰撞的危險,這裡又有相機墳場之稱,所以不要因為這裡的美麗而忽略了它的危險。
鑽石海灘的最佳拍攝時機是海水朝你衝上來後,逐漸退去的那一刻,此時搭配慢速快門,可拍出海浪流動的白色線條,日出前天色較暗時不需使用濾鏡拍攝,等天空越來越亮後再使用ND16減光鏡延長曝光時間。
鑽石海豹
融化後的冰塊會變成各種形狀,必須細心尋找每一個冰塊的特色去拍攝,這也是鑽石沙灘最有趣的地方,在這裡所有冰塊都是獨一無二的。
《藍冰洞 Blue Ice Cave》
夏季時冰川融化成流水,這些流水穿過冰川底部雕琢成了冰洞,每年冰洞的位置都會改變,因此當地的嚮導在秋季時就會尋找新的冰洞,冬季來臨時冰洞較穩定,嚮導會依天氣條件決定參觀哪一個冰洞。
之前去的冰洞早已崩榻,這次去的是不一樣的冰洞,跟上次最大不同是冰洞的行程似乎比幾年前還要熱門,整個冰洞跟菜市場一樣熱鬧,想說既然都來了還是盡量拍,一個人走到人較少的角落架好腳架後,等待其他人不在畫面的空檔拍攝,這時候夕陽的光線照進來,這樣的反差非常大,因此使用包圍曝光的方式來完成拍攝。

藍冰洞的行程結束後天色逐漸變暗,冰河湖一帶的雲也開始越來越多了,當天極光指數有KP5,心想今晚若在無雲的地方,將是這次最好的極光拍攝機會,在查看一下雲圖後決定往東邊Hofn方向走,若預報準確9~11點這區的雲會開。

在去蝙蝠山的路上接獲回報極光出現,開始加快速度前往,到達入口處時已經是人山人海,但還是得乖乖排隊買門票,進去後發現車子也是停很滿,把車停好後迅速拿著裝備往海岸邊前進,越過沙丘後看到這一幕我嚇傻了,蝙蝠山前應該有上百人吧,到處都是頭燈跟相機螢幕的光,心想這樣根本無法拍到好的畫面,但此時極光已經開始在頭上飛舞了,怎麼樣都要辦法拍才行,這時候看到最前面的沙灘有一排腳架,只有那裡才能避開光的干擾,所以就快步前往海景第一排,觀察後發現海浪衝上來時根本整排人都在海裡,而且越往左邊海浪的高度越高,但也只能到最左邊去了,所以就當了海景第一排第一位,這時候一個大浪打上來直接到大腿,只聽到整排的外國人都在罵髒話,零度的夜裡下半身全濕的感覺只能用一個字〝爽〞來形容,大浪退去後的沙灘含有大量水份而變成一面鏡子倒映出天空的極光。
《蝙蝠山 Vestrahorn》
這裡也是來冰島的風景攝影師必去的拍點之一,陡斜形狀特殊的山形在日出或日落的金黃色光線照射下,變得特別立體,可搭配沙灘倒影,礁石撲浪與枯草為前景,蝙蝠山位於拍攝點的北方,因此也是很適合拍攝極光的景點。
在黑暗無法自動對焦的情況下拍攝,Z7的手動對焦特別好用,可在觀景窗中將影像放大並搭配峰值對焦來調整對焦環,準確又快速。這次在大光圈的加持下得以將ISO控制在1000-2500範圍,拍攝時即使將ISO調整到2500曝光5秒影像依舊純淨,但這次極光移動的速度較慢,發現曝光5秒跟10秒差異不大,所以挑選一組較低ISO的組合來調整出圖。
《黑沙灘 Reynisfjara Black Sand Beach》
冰島有許多火山,火山熔岩爆發後流入海中,而形成玄武岩,再歷經海風與海浪的侵蝕後變成黑沙灘,冰島多處黑沙灘中,屬維克最知名。
拍攝時發現洞穴上方有一個海鷗的巢穴,海鷗飛回去時會很靠近洞口,這時候將ISO調整至800來拉高曝光時間並開啟高速連拍功能,這樣才能順利將海鷗清楚拍下。
《斯科加瀑布 Skogafoss》
瀑布寬60米,高25米,算是冰島知名度頗高的瀑布,也是電影白日夢冒險王的場景之一。豐沛的水量,再加上特殊位置與地形的關係,使瀑布揚起的水汽在陽光照射下經常出現彩虹,故又被稱為彩虹瀑布。
第二次來到沒有彩虹的彩虹瀑布,除了感嘆與彩虹無緣外還是得盡力拍攝,這次打算採取跟以往(廣角+慢速快門)不同的方式拍攝,斯科加瀑布地形遼闊,因此有機會使用長焦段拍攝,這裡使用望遠鏡頭拍攝其實有很多好處
(1)遠離瀑布底部避免水氣過多
(2)望遠鏡頭遮光罩較長可以遮擋水氣進入
(3)增加畫面壓縮感,拍攝時故意拉高曝光速度使瀑布凝結,這樣反而更添瀑布的神秘感。
《神秘谷瀑布Gljúfrabúi 》
這個很有特色的瀑布位於Seljalandsfoss塞里雅蘭瀑布附近,從外面看不到瀑布樣貌,必須進入隱蔽的山洞中才能看到這個被峭壁所環繞的瀑布。
來到塞里雅蘭瀑布停車場後,我並沒有去塞里雅蘭瀑布,而是前往位於旁邊 步行10分鐘的神秘谷瀑布拍攝,如口處是山壁中一條狹小裂縫,流出來的水形成一條河流,這次因為疏忽沒有帶到雨鞋,只好將鞋子脫下放置入口處後涉水進去,抬頭往上看山壁像是被開了一個洞,水流從四面八方傾洩而下,在這裡拍照只能用一個字形容就是濕,這樣的的環境對攝影器材的耐候性來說是一大考驗,將相機上腳架後開始拍攝,拍攝時必須不斷用衛生紙擦拭鏡頭,手一離開就會佈滿水滴,這時候採取不動構圖的情況下重覆拍攝多張照片去疊合沒水滴地方,這樣的方法能確保照片不會失敗,但難度最高的是要將自己入鏡的話,至少會離開鏡頭5秒,這中間只要在人的位置附著水滴就會拍攝失敗,為此赤腳在石頭上來回跑了大概10趟才完成拍攝。

離開冰島南部後繼續往斯奈山半島前進,到達斯奈山半島時已經天黑,到快接近教堂山時開始下起大雪。隔天一早天氣晴朗,從房間窗戶剛好可以看到被昨夜大雪覆蓋的白色教堂山。
《教堂山 Kirkjufell》
因為正面長的很像教堂屋頂而將其命名, 對面的山丘上是這裡角度最佳的拍攝點,因為拍攝處前方就是《教堂山瀑布 Kirkijufellsfoss》,形成以瀑布為前景,教堂山為背景的經典構圖。
教堂山位置剛好位於拍攝點的北方,因此成為了冰島最熱門的極光拍攝點,為此各國的攝影團將這裡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教堂山是很熱門的景點所以遊客非常多,這樣的狀況其實蠻不利於拍攝的,因為畫面會充滿五顏六色的遊客,所以我特別在鏡頭前加了ND1000減光鏡來延長曝光,一來是可以輕鬆消除移動中的遊客,二來是可以製造雲的流動感。
《布迪爾黑教堂 Buðakirkja》
冰島最古老的木教堂之一,據說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純木質結構,所以多年來毀損與重建很多遍。教堂的特殊在於除了門窗是白色外其他都是黑色,而教堂的旁邊就是墓地,顯得更加神秘。
我特別喜歡黑色教堂獨自矗立於山間的那種強烈的孤獨感,上次來這邊剛好下著大雪,拍到白色世界版的黑色教堂,這次則是拍到斜射光版的,風景攝影有趣之處是同樣一個地方,卻會因為天氣因素有著完全不同的景色。
《阿爾納斯塔皮 Arnarstapi》
這是一個位於斯奈山半島海岸邊的觀光小鎮,這裡附近有一座《巨人石雕像 Bárðar Saga Snæfellsáss Statue》蓋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一位叫Bardur的傳說人物,據說從雕像下面穿過就會得到幸福。這一帶有很多火山熔岩被海水侵蝕後而形成的海蝕洞,非常適合風景攝影。
《海蝕洞Gatklettur》
拍攝時加了一片ND1000減光鏡,其目的是為了延長曝光時間,使海水產生煙霧般的效果,添加奇幻的氛圍。
《Stone Bridge石橋海蝕洞》
這是玄武岩被海水侵蝕後而形成的天然拱橋,不禁讓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間紅色小房屋位於阿爾納斯塔皮港口附近,旁邊就是熔岩石柱的海岸,從這角度拍過去房屋的造型與後面金字塔山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
《怪物海岸 Londrangar》
這是一個火山口的殘骸,火山熔岩被海水侵蝕形成,觀景台可俯瞰整個海岸線,其中有兩座造型奇特的岩石尖塔,高的75米,矮的61米。這片區域的居民從來不會在這裡收割乾草
這天的雲層很適合拍攝日落,於是來到怪物海岸等待,這個季節的日落剛好位於正前方,到達的時候已經有一排攝影師在待命了,架好腳架後加了一片ND16減光鏡,我拍海浪時會常用0.5s ~ 2.5s拍攝,這樣的曝光時間會讓海浪更有氣勢,夕陽從一開始的金黃色光線到最後的火燒雲大家拍的很痛快,也為這次的冰島行畫下完美的句點。

筆者在文章最後來分享一下這次體驗Z系列的一些心得,首先在拍攝過程中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Z7機身輕量化的同時還能兼顧的手感,Z7握把在無反相機中得確算是非常好握的,再來是操作介面順暢,這點可能跟我本身是A7用戶有關,以往在攝影教學時對NIKON的DSLR設定比較不習慣,這次的Z7操作介面比較直覺,也可以自訂一些常使用功能到快捷鍵,這一點對我來說其實蠻重要的,尤其是在黑暗中操作時。
機身跟鏡頭在這次潮濕的拍攝過程中也都沒有發生異狀,表示耐候性相當不錯,然後電池的低溫表現也算是很滿意,這次雖然帶三顆電池,但在拍攝最頻繁的那天,也才用到第二顆而已。
Z7的畫質表現算是相當出色,對於習慣拍RAW檔回去調整的我來說,Z7的RAW檔可後製空間相當大,尤其是寬容度部份非常有利於拍高反差的場景,暗部拉回時噪點不明顯且顏色自然。
FTZ轉接環的表現也是令我印相深刻,這次拍攝時因為Z系列變焦鏡頭只有一顆的情況下,必須轉接一些NIKKOR F卡口的鏡頭拍攝,經過轉接後拍攝發現對焦速度跟精準度都相當高,而且連接副廠鏡頭時也都能正常拍攝。
NIKKOR Z 24-70mm f/4 S將鏡頭設計為伸縮式鏡筒,鏡頭重量僅有 500g,配合Z7輕巧的機身,即使拍攝了一整天也很輕鬆。鏡頭光圈全開時畫質表現依然優異,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畫質表現都很平均,邊角畫質也有相當理想的表現。
比較可惜的是這次去的時間點來不及拿到NIKKOR Z 14-30mm f/4 S這顆風景神鏡,對於經常使用圓形濾鏡跟方型100系列漸層鏡的我來說,這顆鏡頭絕對會相當好用。

Z7/Z6 產品規格表

畫素

4,570萬/2450萬

處理晶片

EXPEED 6 影像處理引擎

感光度

64-25,600/100-51200

連拍

9fps/12fps

對焦點

493/273(單點AF)

錄影能力- 4K

4K 30fps 全片幅錄影不裁切

螢幕

翻揭式,3.2” 210萬像素觸控螢幕

無線傳輸

SnapBridge(藍牙&wifi)

電池拍攝張數

ENEL15b-CIPA標準 330張

重量

675g 含電池與XQD卡

Nikkor Z 58mm f/0.95 S NOCT 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