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詮釋細節表現的夢幻鏡頭 -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評測
作者 : 黃暐博 Weeber Huang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一顆在攝影用家包包裡必備的鏡頭,無論從中距離的人像,到長距離的生態,甚至是近攝的商品,幾乎可以在任何場合看到它的存在。

Nikon 在今年一月發佈了第一顆給無反 Z 系列專用的變焦長鏡頭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作為一顆長焦段變焦的新標準,Nikon 將這顆鏡頭放在 S-Line 系列裡,說明了原廠對這顆鏡頭的定位與期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之後,筆者認為這顆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是使用 Z 系列相機的攝影用家絕對要擁有的一顆鏡頭!

在這次新推出的鏡頭上,筆者看到了很多原廠對於這顆新世代 Z 接環的想法以及堅持。最大的重點,便是細節上的提升。在與 Z7 搭配時,畫面的細緻度會讓人想要將每張畫面都放到最大來觀看拍下了什麼細節。就像 Nikon 美國網頁上寫的一樣,會讓人癡迷於各種細節,且毫不妥協的變焦鏡頭。

在文章正式開始前,讓我們先看看棚拍樣本。〈 為了有效測試鏡頭解像力與細節表現,相片皆使用 Z7 來做拍攝 〉
在可控制的環境下,完整呈現各種細節。
上圖為戶外拍攝,戶外風吹造成些許震動模糊。
棚內人像測試,皮膚細節完整呈現。
本來設定使用 f2.8 拍攝,但是景深太淺,改為 f4 拍攝。
在拍攝時使用較大反差來增加照片氛圍。
一樣先列出章節,讓大家能夠快速了解文章重點:

一、鏡頭介紹
二、機械性能
三、光學性能
四、實際使用觀感
五、結論

鏡頭介紹

看完以上的拍攝樣張,接下來便直接進入鏡頭主題。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是在繼 Z 24-70 f2.8 S 鏡之後,第二顆恆定 2.8 的變焦鏡頭,是以往大家俗稱的大三元系列。對於決大部分攝影用家而言,只要從14-24 / 24-70 / 70-200 這三個焦段買齊的話,幾乎可以囊括 80% 的攝影題材。

而這顆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更是 Nikon 為了 Z 系列全幅相機所重新設計的一顆望遠鏡頭,讓我們從以下圖片開始:
整體造型與新世代 Z 鏡走相同風格。
鏡頭配置與小黑七相似,變焦環在前,對焦環在後。對於這樣的配置,筆者認為有利於錄影時手動對焦操縱配置。
與小黑七一樣設有外部控制鈕,這次更多了第二組自訂控制鈕〈 因為變焦環在前,筆者個人拍照設定習慣是把 Fn2 設為主體追蹤,而 Fn 設定為變焦開啟,方便微調對焦時可以更仔細放大觀看 〉。
與其他 Z 鏡一樣,加入外部控制環。可以做 ISO / 光圈 / 曝光補償的設定〈 筆者是設定成曝光補償微調,這樣的設定讓拍攝手感更直覺 〉。
側邊控制鈕簡化成兩個選項,分別為 A/M 〈 自動 / 手動 〉,以及 Full / ∞-5m 〈 對焦範圍限制 〉,VR 〈 防手震 〉開關改為機身內設定。
在高階的 S-Line 上,都有 OLED 的電子顯示屏,可顯示光圈 / 焦距 / 對焦距離 / 合焦範圍。
遮光罩改為絨毛樣式,與以往的消光塗料不同。
口徑為 77mm,前玉採用氟塗層,減少灰塵附著力。在擦拭時也較容易整理。
鏡頭腳座可移除,另外在旋鈕處多了防盜孔設計。
鏡頭設計防滴防塵,讓攝影師可以全天候下使用。
看完以上外觀後,讓我們從這次原廠公布的 MTF 圖片繼續: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Nikon AF-S 70-200mm f/2.8E ED VR〈 小黑七 〉
從以上 MTF 可得知,在整體解像力而言,雖然小黑七已經非常強悍,但是到了新世代的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上,解像力水平又提昇了不少。
這次在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上,採用了新的 ARNEO 鍍膜以及 SR 鏡片和非球面鏡。
Nikon 在這次新的 70-200 f2.8 上,重新設計這顆鏡頭。爲達到最佳的光學表現,必須要有各種新技術的加持。對於技術的改進,讓我們看看下圖:
上圖為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的鏡片結構組合圖。
原廠這次在鏡頭裡面放入了以下各種技術。我們可以將他們分為三個種類來看:

一、[ SR ] + [ ARN ] + [ FL ] + [ ED ] + [ N ] + [ AS ] + [ SIC ] ~ 更優異的光學表現。
二、[ STM ] + [ E ] +[ VR ] ~ 優異的機械性能,同時對錄影方面進行優化。
三、[ FLC ] + [ IF ] ~ 使用者觀感優化。
由以上圖表出可看出 Nikon 這次為了新鏡所使用的各種技術。一顆鏡頭的好壞,是由很多技術層面所組合,藉由原廠公布的資訊,讓我們能更容易了解到原廠在鏡頭設計上做了什麼改變。

機械性能

  • VR 防手震
以往使用長鏡頭時,由於鏡頭視角小,因此稍微的晃動或是手震,往往會造成影像的失敗以及銳利度下降等問題。因此,如何減少以上問題,已經是現在各廠在設計鏡頭時所需考慮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於現有的各廠牌相機,已經都來到四千萬以上等級的像素,因此這些問題將會更為嚴苛。這次 Nikon 將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的 VR 防手震性能,提升到 5.5 檔〈 搭配 Z6 / Z7 〉。相當於原本 1/8 秒的快門速度,提升到約 1/350 秒的速度。

在第一次使用這顆鏡頭的一瞬間,筆者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當下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感覺,畫面像是被黏住一樣,竟然完全不會動。在以往使用小黑七時,雖然也有達到 5 檔的效果,但是跟這次感覺完全不一樣。不知是否是因為機身內置 VR 與鏡頭內置 VR 相乘所達到的效果?

關於 VR 防手震這部分,其實有一點需要特別提出來說。以往對於安全快門的想法,大約都是快門速度只要大於 [ 1/焦距 ] 就好。等於 200mm 時,安全快門只要高於 1/200 就好。但是由於每個人在按快門與手持時的穩定度並不相同,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可接受的 ISO 範圍內,盡可能地拉高快門速度。這會是提升畫質與銳利度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使用較高畫素的相機時,這部分更是嚴苛。

另外,在原廠的建議規範裡有提到,除非是使用三腳架並鎖定的狀況,不然如果只使用單腳架以及未鎖定三腳架時。都建議將 VR 做開啟的設定。〈 對於 VR 裝置想更近一步了解的讀者,可以至 NikonTaiwan 的專欄文章裡,筆者有寫一篇關於 VR 裝置相關的文章 〉。
  • 最近對焦距離
70-200mm 鏡頭在使用上,由於焦段較長,很多人會在拍攝靜物或是生態時使用。在以往小黑七的時代,全焦段 1.1m 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表現了。

而這次,Nikon 藉由重新設計這顆鏡頭組成,將最近對焦距離推進到一個業界新標準。〈 在新款的 S-Line 上,採用電子 OLED 取代以往的對焦錶尺,在數字上方顯示的是該焦段的最近對焦距離,數字下方顯示的是當前鏡頭對焦的距離,下面的橫槓會隨著光圈調整做增減,顯示合焦距離 〉。
70 端〈 0.5m 〉
85 端〈 0.63m 〉
105 端〈 0.68m 〉
135 端〈 0.8m 〉
200 端〈 1.0m 〉
  • 多重對焦系統
Nikon 這次在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這顆鏡頭上,一樣放入了多重對焦系統。在大部分的鏡頭設計裡,只會使用單一鏡組移動,來達到對焦的效果。而多重對焦系統則是使用了兩組鏡群來移動。這麼做的設計有幾項優點:
  1. 增加對焦速度。
  2. 優化的對焦準確度。
  3. 大幅度減少色相差。
原廠示意圖,非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樣式。
  • STM 步進馬達
有別於以往小黑七使用 SWM 超音波馬達,這次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使用了 STM 步進馬達。提供了更為滑順的對焦節奏以及更加安靜的驅動聲響,近乎無聲。

由於新款的 Z 鏡在鏡頭設計上,都有針對錄影這個需求做大幅度的優化。因此,在錄製影像時的細微觀感便更為重要。另外,使用與以往 SWM 馬達不同的點是,由於結構組成的不同,因此對焦上可以更為準確。

SWM 超音波馬達

優點:扭力大.速度快。

缺點:作動聲音較大.較容易滑焦。

STM 步進馬達

優點:對焦精度更高.在錄影時對焦較滑順.近乎無聲。

缺點:速度較 SWM 慢。

  • 呼吸效應
在以往單眼鏡頭的設計上,由於主要使用還是以照片拍攝為主,因此並沒有特別修正對焦時的呼吸效應,以往錄影時只能轉接昂貴的電影鏡頭才能解決。

Nikon 在新的 Z 鏡設計上,都有特別針對影片錄製時的問題做優化,非常貼心。
在拍攝影片時,對焦點的前後移動,並不會讓被攝物大小有太大的改變。

光學性能

看完了以上鏡頭鏡頭介紹與機械性能的部分,就讓我們看看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的實際光學表現:
  • 各級光圈畫質差異
以下為測試圖,附上了與小黑七的比較,讓大家有參考的依據,並附上未局部裁切的 f2.8 各焦段照片給大家做參考。
70mm f2.8
85 mm f2.8
105mm f2.8
135mm f2.8
200mm f2.8
Z 70-200mm f/2.8 VR S 與 70-200 f2.8E 比較圖
由以上測試圖可以看出新款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在各個焦段都有明顯的進步,唯獨在 200 端時,左上角的部分稍微下降一點。但在完整畫面上,並不影響整體表現。
  • 鏡頭暗角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鏡頭暗角的部分:
由以上測試圖表可看出各焦段在各級光圈上的表現,在 70~135 焦段上大約縮到 f5.6 可以完全改善,而 200 端則要縮到 f8 左右。

這邊筆者想要跟大家說一下,在數位時代後,鏡頭暗角這件事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因為現在軟體後期上完全可以修正這個問題。

當需要檔案直出的狀況下,請開啟機身內建的邊暈控制選項,調整適當的幅度。〈 因此推薦用家們在拍攝時,盡量拍攝 RAW 檔案格式,來保有後期調整上的最大幅度,不論是在色溫、色偏、暗角、色差等狀況 〉。
  • 散景表現
由以上測試圖表可看出各焦段在各級光圈上的散景表現,與以往小黑七不同的地方是,由於最近對焦距離的改變,在近攝散景上的優化。

在人像拍攝時,拍攝距離較遠,在散景的變化上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以上測試圖是在各焦段最近對焦距離上所拍攝的比較圖,可看出在大光圈下新的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能夠大幅的虛化背景,來處理背景雜亂的問題
  • 色相差
測試重點在手電筒發光的邊緣部分。幾乎沒有色相差與紫邊。這顆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在大光圈下的表現有多強悍完全顯示出來。

在新世代的鏡頭上,越來越強調全開光圈即可用的特性。在以往縮光圈來提高畫質的習慣上要慢慢地做修正。〈 測試時將被測物放到最近對焦距離,藉以放大測試問題) 〉。
70mm f/2.8
85mm f/2.8
105mm f/2.8
135mm f/2.8
200mm f/2.8

實際使用觀感

第一次拿在手上最直接的觀感是重量上的差異。

以往轉接小黑七時,由於需要使用 FTZ 轉接環,因此多了些許重量。雖然 FTZ 僅重 135 克,但是在整體鏡頭與機身的搭配上便十分明顯。

造成差異的並不單純只是重量,而是整體手持時的重心位置。由於不需使用 FTZ 轉接環,因此整體長度下降不少,與 Z6 / Z7 的搭配上,可以感覺整體重心非常平衡,不會特別偏向哪一邊,對於拍攝時的穩定度有很大的加分。

在開啟 VR 裝置後,從觀景窗第一時間看出去的畫面非常的震撼,因為所有的景物就像是黏住了一般。只要不超過太大幅度的晃動,幾乎完全鎖定在畫面內。非常驚人!鏡頭整體的設計維持與小黑七一樣的設計方向,變焦環在前面,而對焦環在後面。這樣的配置下能讓錄影時能有更好的手動對焦操作。

另外比起小黑七,更多增設了一組自訂選單鈕,方便在平面拍攝或是動態錄製時能各自設定更多的自訂選項。這陣子台中天氣不錯,因此筆者便決定將部分測試場合拉到台中拍攝。

市區由於沒有機場的關係,因此高樓林立,非常適合使用 70-200 的長焦段來表現。另外,這次鏡頭的近攝能力,以及散景表現也是這次在拍攝的重點。

以下為一些測試樣本,建議下載下來觀看實際大圖細節表現〈 為了能夠符合實際使用狀況,以下畫面完全使用手持拍攝,不使用三腳架。拍攝 RAW 檔,盡量維持低 ISO,以減少畫質影響。後期輸出僅調整色階以及色溫 〉:
在天空與摩石子和白牆的交界處完全沒有色相差。
Z7 的高寬容度讓高光的環境下也能完美保留細節。
散景表現上有一點漩渦散景的味道。
在高反差下,交界處完全沒有色相差產生。
斜射的影子讓畫面形成有趣的構圖。
使用 200 端,細節滿滿,適當暗角別有特殊風味。
200 端近攝,背景輕鬆虛化。
在散景處理上,有點漩渦散景的味道。
在夕陽的照射下,冰冷的建築也變得有溫度了。
昏黃色溫下的十字架也很有氣氛。
在夕陽的照射下,冰冷的建築也變得有溫度了。
就算是日常建築,在細節大增的情況下。畫面別有一番風味。
在適當的距離下,f2.8 依然擁有完整細節表現。
與 2.8 的比較圖,這時幾乎沒有暗角。
使用 2.8 拍攝時,合焦處的細節非常暴力。
適當虛化背景,身旁小景也很有氛圍。
在適當反差下,樓梯間也很有氛圍。
Z7 在色彩還原度上表現優異,顏色真實呈現。
金屬招牌完全沒有色相差,非常銳利。
金屬製品是測試紫邊時最好的朋友。
建築物的線條構成在畫面上形成有趣對比。
在適當的曲線修飾下,建築充滿動感。
建築物的線條構成在畫面上形成有趣對比。
在全開光圈下就能有完美的銳利度。
顏色的反差在畫面上形成有趣的對比。
斜射的夕陽造成有趣的漸層效果。
建築物上的細節是測試鏡頭表現的最佳選擇。
玻璃的反射在建築上留下有趣的折射。
顏色的反差在畫面上形成有趣的對比。
故意讓鏡頭吃進大量的逆光,畫面上別有風味。
VR 防手震的開啟有助於畫面的銳利度。
長鏡頭的壓縮感讓畫面別有一番風味。
藉由玻璃上的反射來觀察對色差邊緣的反應。
長鏡頭的壓縮感讓畫面別有一番風味。
藉由拍攝燈泡組合來觀察散景表現。
在某些背景組成下,會有漩渦散景的感覺。
藉由拍攝 LED 來觀察夜晚光源的散景表現。
最近對焦距離的進化,在背景虛化產生極大優勢。
顏色的組成在畫面上產生有趣的對比。
本想測試防手震效果的,看來高估了自己的手持極限能力。
紅色的 LED 照射在不鏽鋼上,呈現另一整氛圍感。
在雨天的夜裡,就算是路邊的反射也有各種不同細節。

結論

在看完以上的文章與測試圖片後,最後終於進行到尾聲。看了測試圖片以後,想必大家對這顆鏡頭的表現已經有了大致上的了解。

在文章的最後,說說筆者對這顆鏡頭使用下來的一些想法:

目前高像素的趨勢,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以往舊鏡頭在F接環時的優良光學表現,在如此高密度的挑戰下,也漸漸的到達了光學上的瓶頸。〈 目前都是 4~5 千萬的像素密度下,以後也許會有更高? 〉

在無反的浪潮之下,Nikon 大刀闊斧地推出新的 Z 接環。55mm 的卡口大小與 16mm 的法蘭距,就是目前 Nikon 對應新世代浪潮下的最大利器。

對很多人來說,轉接 FTZ 接環使用原有 F 鏡來使用是個不錯的方法。既能使用原有鏡頭。又能享用無反相機所帶來的優勢。

但筆者個人的建議是,要是想徹底解放 Z 接環的優勢。那麼請你捨棄掉這個想法!

原因在於,新的 Z 鏡頭在開發時就是對應到往後一切發展可能性所開發,不論是在高像素密度、光學表現、色差校正、對焦精準度、錄影表現以及其他整體設計等。在以往對畫質的要求下,筆者幾乎都是以定焦鏡來做拍攝。但是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畫質的表現,已經與定焦鏡無分軒輊。在最大光圈時便達到非常優異的畫質,擁有超低色散與絕佳細節。甚至比大部份的定焦鏡表現還強,這點在工作上的影響上非常的巨大。工作流程上的進步,取景上的靈活,免換鏡頭的時間,器材購置成本上的差異。

而在最近對焦距離上的進步,NIKOR Z 70-200mm f/2.8 VR S 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拍攝需求,甚至還超過大部分定焦鏡的最近距離。以往 70-200mm 這類的鏡頭,很少會出現在室內的場合。但是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在最近距離的改良下,在室內要拍攝桌上的咖啡或是精美的小點心都非常方便。在某些時候已經可以當作微距鏡來使用。在散景表現上。以往雖然定焦鏡大光圈景深較淺,但是由於畫質不佳,常常有紫邊或是色相差等問題,為求有較佳畫質,因此也是要縮小 1~2 檔光圈來使用。但是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在全開光圈便可用的狀況下,相對換來更大的實用性。

而且,由於對焦距離的進步,已經超越很多以往定焦鏡的規格,而且近攝時的散景表現,也非常迷人!這次原廠有特別針對對焦速度上做了優化,使用多重對焦系統,進而增進對焦速度。配合機身韌體升級,並且使用機身全時對焦功能,可以達到自動追蹤眼睛、臉部以及寵物眼睛的追焦。另外,在錄影方面,特別針對呼吸效應做了修正。以及配合 STM 步進馬達的使用,在錄影自動對焦時的表現也很亮眼。

對筆者來說,這顆鏡頭幾乎可以應付以往 4~5 個定焦鏡焦段的使用,但是畫質完全不輸以往定焦鏡的品質。甚至在幾個焦段上是完全超越的。全面性的應用,絕佳的細節表現,對動態錄製全面的支援。在如此全面的表現下。筆者非常推薦每個 Z 系列的用家,都該擁有這顆鏡頭!

最後,筆者想提出個問題讓大家了解。對於很多的攝影師而言,使用無反系統上。最大的不適應是在對焦速度以及機身上的反應。關於這點,筆者個人在這邊提出一些看法。

由於兩者在先天設計及架構上的不同,因此會造成最終結果的差異。

  • 機身方面
以往的單眼系統,對焦系統與感光元件是兩者分開的設計。在拍攝時,反光鏡結構內的感測器處理對焦訊號以及曝光訊號,而影像訊號則是單獨由感光元件來處理。

在無反系統方面,對焦系統與感光元件是合併在一起的設計,所有的訊號都是一起經由影像處理器來做輸出。
  • 鏡頭方面
單眼用鏡頭使用的是 SWM 超音波對焦馬達。優點是速度快,扭力大。缺點是對焦聲音大,久了容易滑焦,較適合平面拍攝用。

無反用鏡頭則是使用 STM 步進馬達。優點是對焦準確度更高,對焦滑順。缺點是速度較慢。但可同時使用在平面拍攝以及動態錄影上。
  • 最終結果
由以上機身與鏡頭架構上的差異,我們可以了解到單眼與無反再搭配鏡頭上最後的結果會有些微的差異性。

在單眼方面,對焦速度以及反應上,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動態錄影時,由於先天結構上的差異,無反在錄影上會更適合。

而在無反方面,對焦精準度,以及對焦範圍會是優勢,而且在錄影的運用上會更佳的適合,但這點是犧牲對焦速度換來的平衡。

在未來的發展下,也許無反系統慢慢能追上單反。但以現階段的市場架構來看,這會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單眼與無反系統架構上的差異,想更近一步了解的讀者,可以至 Nikon Taiwan 的專欄文章裡,作者有寫一篇關於無反所帶來的改變文章,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

因此,在很多以往舊有的觀念上,是需要隨著時間以及器材上的轉換,來做調整以及適應。器材的選擇往往都在天平的兩端,取決於使用者著重在哪個部分以及需要哪個部分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相機。這也是最後筆者希望能傳達的一些觀念。

最後,謝謝大家的觀看。也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文章。

特別感謝

模特兒:陳祈霖
Facebook :棲屋カジカジ

妝髮:Evie Hsu
Facebook :Evie Styling

攝影助理:蘇挹德

筆者簡介

黃暐博〈 Weeber 〉www.weeber.co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規格表

類型 Nikon Z 接環
格式 FX/35mm
焦距 70-200 mm
最大光圈 f/ 2.8
最小光圈 f/ 22
鏡頭結構 18 組 21 片 (包含 6 塊 ED 鏡片、2 塊非球面鏡片、1 塊氟鏡片、1 塊 SR 鏡片、附有奈米結晶及 ARNEO 塗層的鏡片,及 1 塊氟塗層前端鏡片)
畫角  FX 格式:34° 20'–12° 20' DX 格式:22° 50'–8°
對焦系統 內部對焦系統
最短對焦距離 70 mm 變焦位置:0.5 m (1.64 ft) 85 mm 變焦位置:0.63 m (2.07 ft) 105 mm 變焦位置:0.68 m (2.23 ft) 135 mm 變焦位置:0.8 m (2.62 ft) 200 mm 變焦位置:1.0 m (3.28 ft)
光圈葉片數 9 (圓形光圈孔)
塗層 奈米結晶塗層、氟塗層、ARNEO 塗層
濾鏡接口大小 77 mm (P = 0.75 mm)
尺寸 約 89 mm/3.6 in. 最大直徑 x 220 mm/8.7 in. (由相機鏡頭接環邊緣起計)
重量 約 1440 g (3 lb 2.8 oz) (連三腳架托環);約 1360 g (3 lb) (不連三腳架托環)
對焦 自動、手動
隨付配件 LC-77B 鏡頭蓋 (前蓋)、LF-N1 鏡頭蓋 (後蓋)、HB-92 遮光罩、CL-C3 鏡頭套
Nikon 保留權利,可隨時改動本產品的外觀、技術規格與效能,而不另行通知。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wwwroot/beta.coolpix.com.tw/module/Application/src/Application/View/Helper/GetNewShophelper.php on line 68


Notice: Undefined index: u_name in /home/wwwroot/beta.coolpix.com.tw/module/Application/view/article_include/article_shop.phtml on line 45


Notice: Undefined index: u_price in /home/wwwroot/beta.coolpix.com.tw/module/Application/view/article_include/article_shop.phtml on line 47

Notice: Undefined index: u_price in /home/wwwroot/beta.coolpix.com.tw/module/Application/view/article_include/article_shop.phtml on line 50

0

更多詳細資訊
Z 系列鏡頭代表作,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商攝作品下的利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