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Z9—我的最後一顆棉花糖【WICKED RICKY開箱】
作者 : WICKED RICKY
大家一定聽過70年代史丹佛大學教授的「棉花糖理論」:如果一個小孩可以克制慾望,忍住不吃眼前的棉花糖,他日後的表現與成就相對較佳,當然後來也有一派理論表示:孩童在幼年腦部比較理性的部分還沒發育成熟,所以這種「棉花糖理論」未必有直接關聯性。
不論哪種論點正確,我想我腦部掌管理性的部分,到現在仍未發育完整!看到這麼棒的規格的NIKON Z9,這顆棉花糖我是說什麼都要第一時間吞下肚,其實我打從踏入Z系統以來,就在等待這台機身!

這次我也嘗試用影片來摘要我分享的內容,希望各位對於非專業Youtuber的初試啼聲能給我鼓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oqrIYoBB4

在COVID-19疫情蔓延開來前,我安排了一趟北海道旅行,專程去拍攝虎頭海鵰、丹頂鶴與毛腿魚鴞等飛羽題材。當時使用的是NIKON Z7,透過FTZ轉接環搭配小黑七70-200mm與200-500mm。對於Z7在風景拍攝非常滿意與驚艷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在動態題材上,對焦能力會遭受到這樣的挑戰。

如果Z9來得早一點,或是北海道我去得晚一點,也許我的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大家都說NIKON Z9真香,我相信除了有些指標性的規格,還有錄影功能方面的躍進,最主要的關鍵是大膽的定價,讓整個產品的C/P值提高。很難想像一台定價十七萬九的機身,可以在攝影圈有這樣的討論與迴響熱度。
畫素雖然與Z7/Z7 II相同45MP,NIKON Z9採用新研發的堆疊式CMOS。
取消實體快門,使用電子快門,快門速度從1/8000,一口氣拉高到1/32000。
錄影的部分支援8K UHD 30P,一開始的上市預告影片,就故意讓錄影畫面上的秒數一直跳,相信很多同好也盯著時間總三十分鐘,一直跑到一個多小時,越看越興奮。直到上市官方的規格公開,最長的錄製時間是兩小時零五分。

對許多專業用戶來說,有Apple ProRes 422 HQ (10 bit)這個格式是一大佳音,而且除了內錄高規格,搭配的HDMI TYPE A標準接頭,對於外接的需求更是方便,我這次也透過外錄器,來記錄NIKON Z9對焦究竟有多凶猛。
【對焦性能】
我真正最關心的是對焦性能。這次3D Tracking對焦回來了,讓許多NIKON單眼的用戶倍感親切。深度學習的主體偵測包含了九種模式:人像、狗、貓、鳥、車、機車、腳踏車、火車、飛機。選單設定的部分:人臉、動物、交通工具,可以分開選取,也能夠直接選混合模式(AUTO),所有內建的主體都主動偵測。
以我拍攝的體驗,當我在追焦自行車的時候,如果畫面是看得到車手的眼睛、臉部,相機的對焦功能是先找到人臉的。畫面無法看到人臉的時候,偵測的對焦框回到自行車本身。

每秒連拍是很多攝影朋友看的指標,其實這裡面有滿多細節的。
舉例來說Z9的規格:
20 FPS: RAW 14bit 解析度 (L) 8,256 x 5,504
30 FPS: JPEG 解析度 (L) 8,256 x 5,504
120 FPS:JPEG 解析度 (S) 4,128x 2,752
其中120FPS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規格,如果寫入速度夠快夠穩定,這個拍攝似乎是無限的,瓶頸大概只剩記憶卡容量。雖然只有11MP JPEG,但是對於體育記者要馬上出圖,又要把握衝線或是決勝的瞬間,這種暴力的連拍,就完全不會錯失任何瞬間。

上述或許有點抽象,讓我以魚鷹拍攝為例:

魚鷹高空盤旋到快速衝水的時間極短,入水前的收翅姿態帥氣,尤其如果拍攝到魚鷹正面衝刺,會有那麼一個完美的瞬間,收翅的形態彷彿一種撲克牌花色,這正是武林中爭相競逐的「黑桃」。完美的黑桃需要機運、需要相機性能、也需要攝影技術,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測試時間有限之下,請恕我用相當粗淺的黑桃來當示意。

以機身的連拍性能層面來看,當我們選擇120 FPS的模式,以1/4000的快門速度,從魚鷹收翅成黑桃,到爪子接觸到水面,我可以得到五張照片,由此可見那衝水的最後瞬間有多短暫。同樣的瞬間要用30FPS或是20FPS抓到,可能就只有一張的機會。
當然,拍鳥的高手追求完美的瞬間也追求畫質,所以120FPS的JPEG未必是這個族群的需求,但試想跑體育線的記者,要馬上出圖趕新聞稿,這類的模式就相當適合。而且連拍得過癮,真正要選圖、刪圖,對電腦的效能就有一定的需求,更別提修圖所需的時間。因此對於各種不同族群,各取所需,我覺得是這次Z9在連拍功能分類的考量。

連拍模式下,無黑屏的即時顯示,讓追蹤動態的主體更為流暢方便。這也是升級之後格外有感的部分。NIKON為了讓用戶知道這個當下快門真的有在運作,還有三種顯示模式,在畫面的邊緣回饋給你快門真的沒有停。這點在嘈雜的環境,聽不清楚快門「音效」的時候,頗為方便。模式的選擇在d13,可以依個人習慣自訂。
【晨昏、夜拍利器】

其中一個晨昏風景的利器,是d9的星光顯示,開啟該功能後,會在即時預覽直接把畫面拉亮,方便在昏暗的時候構圖,相信這個功能在接著銀河季、螢火蟲的檔期,能夠有比較進一步的測試。
另一個貼心的設計,是有背光的按鈕。在電源轉盤上,有一個小小的燈泡,往該方向一撥,機身上幾個主要按鍵會點亮背光,再撥一次可以關閉。想起以往摸黑,要用手機照亮按鍵,又怕直接開手機的手電筒太亮影響到其他攝友,只敢用螢幕最弱的光線慢慢找。如今這種設計令人感到窩心。
開箱後螢幕馬上用STC的保護貼顧好好。
左邊是關燈只靠背光的情境
【翻轉螢幕】

為了幫助大家了解Z9翻轉螢幕機構,我把螢幕最高的上掀角度,與朝下的角度凸顯出來。另外還有垂直拍攝時,螢幕翻轉到與機身呈90度的狀態。
機身也可以設定垂直拍攝時,螢幕資訊亦連動垂直顯示如下圖。
【COMS防護罩】

可能是考量有些風景、生態攝影的環境較惡劣,NIKON為Z9加了一個CMOS的防護罩,機身內有選單讓用戶自行決定是否要開啟。對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功能,畢竟拍風景、生態都在戶外,又時常需要換鏡頭。因此我也故意選用這個功能當作本篇文的第一張圖。
有個網路笑話說:書店把「旅遊叢書」歸納在「奇幻文學」。在這個出國已淪為幻想的年代,我相信很多攝影人除了感慨之外,也同時更深入去探索、拍攝在地的題材。拿到了Z9之後,我馬上挑選了幾個不同的情境作測試。首先是魚鷹的部分。
【飛羽】

我曾經用Z7轉接200-500mm拍攝過魚鷹,不過之前多半在魚鷹俯衝時,因為背景複雜的綠色樹林AF-C追丟,所以拍攝到的圖,主要是抓到魚後,離開水面那較慢的畫面。

這次我搭配Z9測試了:
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首先第一個心得是,切身體會到為什麼需要推出FTZ II,原來FTZ的底下那塊鎖腳架的機構,會剛好擋住垂直握把的空間。接下來發現到556即便透過轉接,對焦速度依然亮眼,而且Z9搭配下的對焦準確度高,我如果能夠成功的把鳥框住,基本上就沒問題了,問題是在於我要把鳥框住。

這時有前輩來看看Z9用得如何,他看了看我的身高與腳架的高度,當場提點我調整腳架高度,看到鳥準備俯衝才開始追。這樣點撥幾句,對我可真的是受益良多呀!後來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我突然間覺得像是被華山五絕之一,指點心訣,馬上進步有感。

當天追焦、等待、追焦、等待,就這麼也六、七個小時。我剛好把唯一的一顆新款電池Nikon EN-EL18d,3300mAh的電量給榨得一乾二淨,對照我之前用Z7的概念,這樣的過程我大概會耗掉兩顆EN-EL15b (1900mAh),這樣看來電持續的狀況還不錯。

搭配這種暴力的連拍,記憶卡本身寫入效能也是關鍵,我目前在測試的CFexpress Type B是奧地利的品牌ANGELBIRD,款式為:AV PRO CFEXPRESS XT 330GB。在這之前,我一直只有用到XQD。多數的品牌強調最大寫入與讀取,只有部分品牌會另外標示:持續讀寫的速度,例如ANGELBIRD這款標明:持續讀取1500MB/s,寫入1480MB/s。記憶卡寫入不掉速,可以保障連拍的圖不卡彈、或遺失檔案。當然記憶卡除了速度外,穩定性也是關鍵,這需要一些時間來進一步驗證。不然坊間也有些方案,直接拿SSD轉接CFexpress Type B的外殼,不過我覺得我自己是沒有那種勇氣拿自己的作品來賭。

影片中是120 FPS連續拍攝569張JPEG (4128 x 2752),在組合成影片,乍看之下彷彿慢動作,可以看出入對焦緊緊鎖住的過程。
f/5.6、1/4000、ISO 4000
400mm,全區域AF-C, 動物辨識模式對焦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ANGELBIRD AV PRO CFEXPRESS XT TYPE B
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AF-C的主體辨識,是有區域大小可以挑選的,上 圖我故意測試較小的區域(紅框),只要紅色的框有框住鳥的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即便只是尾巴),Z9馬上會找到鳥類的眼睛。
【賽道】

新的一年,與重機的車友在起跑線一起出發,在麗寶樂園的「米其林.菇菇賽道日」拍攝賽道活動,對於對焦性能格外有感,車輛的對焦辨識很強,能牢牢黏住被攝物。高速快門凝結的畫面對Z9來說輕而易舉,但這並不代表使用Z9就可以不用任何技術。畢竟張張都高速凝結,其實也很無聊,慢快門追焦與各種變化,還是要仰賴攝影師運鏡的技巧,只是對焦性能夠黏,讓一切變得輕鬆很多。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PUMP TRACK】
好友七歲的孩子,學越野自行車三年了,我一直說要去幫他拍照,拿到Z9後總算付諸實行。這一天,去拍攝他在PUMP TRACK練習。
Nikkor Z 70 200mm f2.8 S
自行車的慢速追焦,其實比想像中難,因為車手並不是坐在座墊,而是配合地形起伏,不斷透過腿部與核心來平衡,車手有許多垂直方向的律動與自行車的行進方向並不一樣。相對於重機的追焦,車手多半貼著車身,與車身同步;自行車的車手與車之間的相對位置一直都是動態的。

當天還碰到了另外一位帥弟高手,大方的讓我拍攝,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真是令我大開眼界。下次小朋友要去山區的越野場地時,我一定會再去拍帥帥的照片。至於要不要讓小小貓學,這個我得再想一想,看別人騎覺得很帥,想到自己的兒子騎,心臟要很大顆…
Nikkor Z 70 200mm f2.8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70 200mm f2.8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智齒與我】

我的唯一
從被告知要分開,到徹底的骨肉分離
只有短短十分鐘左右
Nikon NIKKOR Z MC 105mm f/2.8 VR S
原本想早點開始寫文的,因為拔智齒而放空了一個禮拜。

這天我前往牙醫診所,一躺上診療椅,醫生看了我的X光片後中氣十足地說:「所以今天是要來拔智齒的!」
我發現他的語氣是肯定句,不是疑問句。我趕忙回答:「今天不是要來做咬合板的嗎?」
「智齒沒有拔怎麼做咬合板?這個本來就該拔。」醫生斬釘截鐵。
「在這裡就可以拔嗎?」我一直以為智齒要去專門的診所處理。
「當然可以呀,這個很快的!」

下一刻我回過神來,已經被上麻藥了。當我走出診所,還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大家都這麼慎重起見、戒慎恐懼的「拔智齒」,我竟然沒有一個完整的體驗歷程,就像是談戀愛直接跳過牽手、接吻,就直接得到一個孩子。

我與智齒的關係,還沒來得及起承轉合,它就已經與我分開,靜靜的躺在我的口袋。之後的一個禮拜,不知道是因為一直肚子餓,或是因為有個傷口正在恢復,我一直覺得很虛、很想睡,但也真的沒有痛到什麼程度,就是一個講話大舌頭、無法咬字的程度。

一個禮拜後拆線,我好像放下了,那個曾經陪伴我三十幾年,卻始終跟我有緣無份的它。用一張微距來獻給我唯一的、橫躺的智齒。
【我是去拍跨年夜景的】
NIKKOR Z 24-70MM F2.8 S
跨年前夕,儘管天氣並不樂觀,我仍想有始有終,出動一下。果然天候依照過往跨年夜慣例,黃昏後能見度逐漸降低,上圖算是晚上七點多的能見度,之後在山上的我們一度被白牆籠罩。

在寒風之中,與幾位年輕學生閒聊,聊攝影、交換IG,不知不覺我也已經到了出門拍照,要被稱為「大哥」的年紀。

大夥看著白牆,一起討論,一度撤退到較低的位置,最後下起雨來,我們在煙火施放前瀟灑撤退。

每個生活體驗都有它的價值,沒有任何白費,或是運氣不好。我寧願相信那是上帝的安排。培養攝影的技術,只是確保出景的時候,不會錯失良機,沒有景、沒得拍是家常便飯。天氣無法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至少心情還有NIKON Z9可以。
NIKKOR Z 24-70MM F2.8 S
NIKKOR Z 24-70MM F2.8 S
【跨年隔天被拎去巡瀑布】
NIKKOR Z 14-24mm f/2.8 S
跨年的連假排了賽道與野鳥的題材,我以為已經很拚了,這一天又被拎出門巡視雲森瀑布,算是目前拿到Z9以來,唯一的一張風景題材。
【結語】

我相信NIKON Z9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單純是因為這台機身的強大,畢竟就算定價已經有不錯的C/P,這終究是定位為高階/旗艦的機身。但是它背後的意義,代表著我們似乎可以期待,Z7 III甚至是不知名的後繼機種,同樣有著對焦性能或是錄影功能的躍進。

我一直記得拍鳥的前輩說過的話,現在各家的旗艦性能各有所長,拍魚鷹已經測不出性能好壞,因為這些機身都滿足了對焦、寫入性能的需求,剩下的還是攝影師本身操控、運鏡的技巧。

強大的性能、新穎的對焦方面深度學習,只是幫助我們更輕鬆、有更高的成功率掌握關鍵瞬間,有沒有機會拍到感動人的畫面,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最後我要呼應一下文章的標題,為什麼是最後一顆棉花糖?

進入Z系統以來,是我攝影路途的完整的摸索過程,對於各種題材幾乎都拍的我來說 (除了妹子,我不想要讓不過問防潮箱一切的賢妻改變心意 XD),也各種類型的Z原生鏡頭幾乎都接觸。過去我從沒想過自己也會攻頂旗艦相機,但Z9總像是我這趟Z系統的奇幻旅程的最後一哩路,對我來說是一顆非吃不可的超大棉花糖,我想要好好的體驗過,才知道自己可以用這種「神器」做到什麼地步,也才能體會自己在這「武林」中有多渺小。
NIKKOR Z 24-70MM F2.8 S
我放任自己的感性與衝動,就這樣也入手了Z9,真的得感謝我的老婆,當我展開這趟奇幻旅程的時候,充滿體諒,讓我投資、讓我花時間衝景。我大概在一年多前就慢慢開始告訴她:「我計劃要買NIKON的旗艦機。」、「我覺得我的拍攝就只差這台就到位了!」像是打預防針第一劑、第二劑等等,慢慢增強她的「抵抗力」。

她告訴我,她不想知道相機的價格,雖然這陣子臉書舖天蓋地的討論Z9,我相信十六萬五這個數字她不是沒有看到,不過包容我的任性,這就是她的溫柔。

其實算一算,我也只差還沒上市的大光圈定焦望遠鏡頭還沒入手,其他NIKON Z系統的棉花糖,我幾乎是看到一個吃一個,吃完這最後一顆棉花糖,我期許自己專注在拍攝,有一天能把這些棉花糖的價值榨到極致。至於這是不是代表我以後都不買相機或是鏡頭呢?要知道,甜點可不是只有棉花糖而已,科科。
Nikon Z9 自動捕捉功能,近距離觀察綠繡眼鳥巢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