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ikon留下,已成絕響的台灣鐵道(下)
作者 : 吳昭德 Peter Wu
追火車,已經是我退休後的生活日常了。誤打誤撞的情感連結,成了鐵道迷。我常說我是半個鐵道迷,因為有些人是對鐵道本身強烈的熱愛,而我則是鍾情於火車走過的足跡,和它們搭載的那些故事。
也因為這樣的觸動,某天,就決定要拍下所有即將退役的火車與鐵道,記錄下它們曾經風風光光的存在過。
CK-124蒸汽火車進入大安溪花鋼樑橋。2013.6拍攝
為了拍下火車的英姿,取好角度、掌握構圖,攝影師上山下海是正常的,但千萬不要搏命演出。正角度拍攝CK-124蒸氣火車行駛過橋,很喜歡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不過這張照片拍出來後,很多人驚呼:「這樣好危險啊!」其實……這是CK-124的屁股啦!兩顆紅色車燈是尾燈,如果這是車頭,已經不是可以用「危險」兩個字來討論的了。
這由日本人建造的花鋼樑橋,目前已規劃為鐵道自行車道,再不會有蒸氣火車過橋的景致了。
CK-124蒸氣火車通過內社川鐵橋。2013.6拍攝
蒸氣火車,現在身負懷舊觀光任務,已取代了昔日單純的交通運輸。當初「討厭」的煤礦味,卻是現代人很有趣的體驗。
這輛列車,包含車頭後連接著的運煤車廂,整體看上去很像是調皮男孩把不同型號的火車模型重組的感覺,牛頭不對馬嘴,但卻絲毫不減損台灣(老)民眾的懷舊情感。
莒光號行駛於已廢棄的縱貫線第二代曾文溪舊鐵橋。2013.6拍攝。
曾文溪鐵橋第一代於日治時期就建造了,目前使用為第三代。這張照片,是已經成為歷史的第二代鐵橋。
R-123藍頭牽引莒光號通過廢棄舊台東線三民-玉里段。2013.8拍攝
有個對台灣鐵道完全不了解,也沒特別喜愛火車的朋友,看了這張照片跟我說:「好像毛毛蟲!」她說我鏡頭下的火車,都像動物。
上圖的鐵道已廢除,這隻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了嗎?
南迴公路金崙大橋未蓋前與未電氣化前的南迴鐵路金崙大橋:。2013.8拍攝
可以的話,只要定好拍照地點與主題,我通常都還是會先勘景,找好攝點;畢竟拍火車是需要漫長等待,同時又要搶時間的艱難任務。
勘景時,至少帶1機,3~4鏡左右,正式前去拍攝,大概2~3機,3~5鏡是基本規格;廣角端一顆,標準段1~2顆,100mm以上兩顆(一顆500以上焦段);我通常是這麼準備。不過勘景時,除了找好攝點外,也較能掌握該帶哪些鏡頭。
我個人是習慣用定焦鏡,只有早幾年偶爾會穿插16-35mm。Nikon從14-800mm所有的定焦鏡頭我幾乎都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買好買滿、帶好帶滿,很合理。
復興號區間車,行駛過未電氣化前屏東線鎮安車站。2013.8拍攝。
莒光號行駛過尚未電氣化前的崁頂車站。2013.8拍攝。
記憶中的車站、月台與站牌,就是長這個樣子的,現在全都已電氣化,也全部重建了,這個經典的車站模樣,幸好及時存進照片與記憶裡了。
復興號區間車行駛過未電氣化前的佳冬魚塭倒影。2013.8拍攝。
無風無雨的晴朗好天氣,但剛下過雨,魚塭滿水,正好拍出復興號在佳冬魚塭中的帥氣倒影。現在已改道、電桿遍布,沒那麼帥了。
R-101藍頭+全藍復興號,緩緩通過未電氣化前的屏東線崁頂南州間。2013.8拍攝。
再看一眼被一整片翠綠包圍的藍皮普快吧!此處現在已是滿滿電桿。珍貴的藍皮,與青蔥翠綠的田野,再也看不見了。這個配色與純淨的畫面,美得讓人想哭。
莒光號駛出已廢棄的台東線溪口河底隧道。2013.9拍攝。
畫面中的這個隧道,現在全部都掩埋在地底了,連遺跡都找不到了吧!
柴電莒光號正轉彎通過未電氣化前的南迴鐵路枋山轉角。2013.10拍攝。
又是一個電桿遍布前。多美,列車輕輕的繞過轉角,當時為了拍攝這個轉彎的角度,向鄰近的芒果園暫借一個很棒的俯拍攝點。後來再去,被果園老闆婉拒了,據說是因為去的人太多,又不夠懂得禮貌尊重,帶來不少困擾。現在,電桿林立,或許,也暫時還給果園老闆一個清靜了。
R-101藍頭藍皮普快正駛出南迴鐵路嘉和掩體。2013.10拍攝。
原海軍靶場,後方的隧道是為讓列車躲砲彈而興建的掩體隧道,也是台鐵系統中唯一在平地上的隧道。靶場早也移走了,現在只剩滿滿的電線桿。
郵包列車通過縱貫線已廢棄的二層行溪舊鐵橋。2013.11拍攝。
以前還有這種運送信件的郵包車,現在,信息三秒內就可以傳到地球另一端,誰還寫信寄思念呢?
而這座舊鐵橋,和郵包列車努力工作的驕傲模樣,會在當地人的記憶中逐漸模糊,以及在我的電腦檔案裡永遠清晰。
南迴公路拓寬前、未電氣化工程前,柴電車頭牽引莒光號通過南迴鐵路海岸邊。2014.6拍攝。
2014年拍攝的照片,已可以看見海岸邊開始施工的情景,沒能再更早一點捕捉到乾淨純粹的火車快飛,稍有遺憾,但也幸好還是留下了這個畫面;現在此處已拓為四線道,恐怕很難再有這種如同童話故事繪本中漂亮構圖了。
柴電藍皮普快通過未電氣化工程前的南迴鐵路枋野二號橋。2015.10拍攝。
國王蒸汽火車在南迴未電氣化前,通過太麻里車站。2018.2拍攝。
國王準備要駛進太麻里車站,也就是台版櫻木花道平交道的那個地方。雖然它拉著一列莒光號感覺稍微有點怪怪,但國王實在太有氣勢,自顧自的吐著煙,好像整個大地都臣服在它腳下似的。
復興號與柴聯自強號在未電氣化前在古莊連續隧道交會。2018.4拍攝。
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某個節目,記者拍攝到火車通過古莊連續隧道的畫面,當時覺得好美好有感覺,於是就衝了。又是涉水、又是登丘,但怎樣都找不到滿意的攝點,去了十次以上吧!終於~這裡依照慣例要喊一下:皇天不負苦心人啊!找好拍攝位置,興奮的等著,不只等到行駛而來的復興號,竟然還拍到了復興號與柴聯自強號交會的珍貴畫面,太感人了,還有 AF-S NIKKOR 200mm F2G 的美麗星芒大加分。
柴電莒光號通過為電氣化前南迴。2018.5拍攝。
這個攝點的位置很高,和朋友是一起用垂吊的方式上去的,像海軍陸戰隊那樣沒錯。一把老骨頭了還拼命的爬,自己都有點感動。而且為了找到好點,去了7~8趟,才終於搞定。要說攝影人的瘋狂,那我可能有一點。
E-213藍武士牽引全藍復興號通過已經施工毀壞的宜蘭線田寮洋段。2019.2拍攝。
照片的右邊是一片侯鳥棲息地,左邊的鐵道已有百年歷史;藍武士牽引復興號緩緩通過,優雅而壯闊。當時的拍攝點,應該早已不存在了,後來聽說這片侯鳥棲息地被進行大規模開發….
真的是幸好,相機都為它們留下了證據,曾經美過、帥過,在多少人心中走過的證明。那位朋友說,我鏡頭下的火車都像是動物,其實也沒錯。它們會爬行前進、有美麗的外觀與色彩、有自己的個性與鳴叫聲,也各有各的故事。看來,不是鐵道迷,也能為鐵道深深著迷。

D850規格

 

畫素 4,575萬
處理晶片 EXPEED5 影像處理引擎
感光度 64-25,600
延伸感光度 32-102,400
連拍 7fps
最大連拍張數 51張RAW(XQD 400MB/s寫入)
最高速連拍 9fps(搭配MBD18手把,EN-EL18a/b電池)
對焦點 153 point
十字感應(跨類別) 99點
暗部對焦能力(中央點) -4 EV
測光感應器 18萬像素RGB測光感應器
錄影能力- 4K 4K 30fps 全片幅錄影不裁切
錄影能力- FULL HD 1080p 24/25/30/60/120fps
螢幕 可翻掀,3.2” 236萬像素觸控螢幕
GPS 選購GP-1
無線傳輸 SnapBridge(藍牙&wifi)
其他
  • 無聲快門 (Live View模式下)
  • 8K縮時(需透過第三方軟體)
  • 內建4K縮時短片
  • RAW 批次處理(大量RAW機身處理)
  • RAW :大(4,500萬)/中(2,560萬)/小(1,140萬)
  • 機身左側按鍵背光燈
  • 0.75 倍光學觀景窗
  • 峰值對焦(手動對焦時)
  • 內建底片數位化功能,翻拍底片
  • 對焦移動拍攝
傳輸介面 USB 3.0
電池拍攝張數 ENEL15a-CIPA標準 1840張
重量 1005g 含電池與XQD卡

D850單機身

79,800

更多詳細資訊
趨近完美的全能相機,Nikon D850深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