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50搭載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這款鏡頭兼容 FX 格式的約 5 倍標準變焦鏡頭可覆蓋寬廣畫角,從 84° 廣角至遠攝範圍不等。鏡頭最大光圈為 f/4,保證帶來高質素影像。鏡頭亦採用奈米結晶塗層,以呈現清晰影像,減少眩光及鬼影。而其減震 (VR) 功能則提供相等於快了 3.5 等級* 的快門速度,有效減少相機震動的情況。
Nikon D750 是首部採用嶄新研發單殼式機身的 FX 格式 DSLR,其堅韌包覆式結構令外殼小巧耐用;而手柄亦經過改良,變得更為深邃,方便穩妥握持相機。除了提升操作性能外,這亦是Nikon FX 格式型號產品中最小巧輕盈*1 的款式。強化機身防塵、防水滴,令Nikon D750 在任何天氣下皆能常伴您左右。 快門經過重新設計,提升耐用性;而節能設計則可讓您每次充電均盡情拍攝多達 1230*2 幅照片。
Nikon D750 令人驚艷的 2430 萬像素與 EXPEED 4 影像處理引擎,為您拍攝的每張全片幅影像保留豐富漸變效果,呈現嘆為觀止的極致細節。而 ISO 範圍廣闊,覆蓋 ISO 100 至 12800 (更可延展至 50 至 51200),即使在昏暗環境下,仍能締造出色影像品質。
即使是行色匆匆的主體,您都能以極致清晰度捕捉其身影—全賴每秒 6.5 幅數的高速連拍功能及採用 9.1 萬像素 RGB 感應器的先進場景辨識系統。相機配備 51 點自動對焦 (AF) 系統及群組區域 AF 模式,即使在低至 -3 EV 的昏暗環境下,仍能確保主體偵測質素不受影響,並減少焦點後移的情況。D750 亦為您帶來三種不同的靜態影像格式:FX、DX 及 1.2 倍格式,讓您在各種攝影條件及環境下,均可自由捕捉主體神緒。
Nikon D750 是首款配備特別設計短片拍攝選單連預設控制設定的相機,最適用於製作電影院水準的短片,過程輕鬆,別具效率。您可以在多區域模式中拍攝 1080/60p Full HD 短片,並將畫面上出現的鋸齒線及摩爾紋減到最少。您更可選擇切換 FX 及 DX 短片格式,毋須再移動鏡頭或相機位置,即能轉換畫角。
多項功能以專業為本,為短片注入額外亮點。有了強勁光圈控制功能,您毋須轉動指令撥盤,即可寧靜流暢地調校光圈。自動 ISO 感光度控制功能可讓您輕鬆獲得理想曝光度。內置收音器則配備減低風聲雜訊功能及音量頻帶選項,確保每段音頻都保留最純淨原聲,效果清晰透徹。
Nikon D750 的 3.2 吋可傾斜 LCD 螢幕上有約 122.9 萬點,讓您從多角度自在構圖,輕鬆握穩相機,享受拍攝體驗,不費吹灰之力。LCD 螢幕經過改良,增加白點數目,並採用全新 RGBW 陣式及整合玻璃面板結構,令螢幕看起來更明亮清晰。光學觀景器的畫面覆蓋率達 100%,令能見度提升;您只須一瞥改良版的資訊顯示區,即可看清控制面板上最關鍵的細節。
NIKKOR 一系列高效能鏡頭、Nikon創意閃光系統等全新增值產品,再加上 WR-1 及 WR-R10/WR-T10 無線遙控器、UT-1 通訊裝置及 WT-5 無線傳送器等光學配件,工作流程及便利度將顯著提升,為您開拓無盡攝影可能性。
*1 與內置閃光燈及短片功能的相機相比。
*2 連 EN-EL15 鋰離子充電電池。
*3 視頻無線傳輸功能僅於 Android 作業系統上提供。
在各款Nikon FX 格式型號產品中,D750 的機身最細小輕巧*1,同時設有深邃手柄,在纖薄設計上依然呈獻極佳握感。除了操控能力提升外,相機亦配備 2430 萬像素高解像度影像潛力,為攝影場上的用家賦予更高自由度。相機能以約高達 6.5 fps*2 的速度連續拍攝多達 100 幅 FX 及 DX 格式 JPEG 影像*3,讓您更靈活捕捉主體動感。
*1 與配備內置閃光燈及短片攝錄功能的相機相比。
*2 以 CIPA 守則為基準。
*3 FX 格式 JPEG 細緻/大型影像除外 (最多 87 幅)。
這是Nikon首款採用單殼式機身設計的 FX 格式型號產品,其堅韌包覆式結構毋須額外採用底盤,除了滿足強度標準外,更能減低尺寸與重量。相機頂蓋與後蓋採用鎂金屬打造,而前機身與前蓋則採用碳纖維物料,締造出堅韌、輕巧而耐磨的架構。影像感應器與整合式電路板置於同一平面上,令相機的設計更纖巧,尺寸比傳統相機小 70% (在傳統設計中,電子元件佔去機身內約 50% 的空間)。相機的連拍驅動元件採用四個摩打,就如 D810 一樣, 但其位置經過改良優化,騰出更多空間打造深邃手柄,同時保持必要強度與耐用性,並結合內置閃光燈、短片攝錄等便利功能,以及其他一系列專業功能。
相機的纖薄機身上配備全新設計的手柄,其深度較大,令握持更穩妥—您可放心握緊相機,且連尾指都可找到舒適的位置擺放。無論手掌大小,圓角設計都會讓用家持續握持相機,同時感到舒服自如。D750 手柄採用合成皮革質感物料,與 D4S 和 D810 所採用的物料相同;而手柄上的記憶卡插槽蓋則採用橡膠打造,呈獻終極握持舒適度。
D4S 與 D810 的 51 點 AF 系統效能早已通過實證,而今更進一步提升。D750 的高密度 51 對焦點網絡全面覆蓋畫面中央,令主體捕捉效果卓越。15 個跨類別感應器經過悉心排列,在垂直與水平方向均可快速偵測影像。所有對焦點於 f/5.6 皆反應靈敏。全新研發的進階 Multi-CAM 3500 II 自動對焦感應器模組帶來加強對焦偵測效能,即使在 -3 EV (ISO 100,20°C/68°F) 這個連肉眼都難以看清主體的極暗環境下,依然能夠妥為對焦。在各種亮度範圍中、甚或昏暗拍攝條件下,相機的 AF 效能依舊流暢可靠,讓您輕鬆拍攝。而高 ISO 效能結合低光環境下的 AF 功能,則讓您盡享更高的攝影自由度。
相機有 15 個對焦點 (中心 9 點和每邊 3 個中央等級對焦點) 與低於 f/5.6、高於 f/8 的光圈兼容,另外 11 點則與 f/8 光圈兼容: 即使您採用 1.4 倍或 1.7 倍增距鏡,或於有效光圈值為 f/8 下採用配備 2.0 倍增距鏡的 NIKKOR 遠攝鏡頭拍攝,相機仍能讓您流暢對焦。D750 輕巧機身揉合最新 FX 格式鏡頭與增距鏡,將為您賦予極致流動性,進一步拓展無限攝影可能。
除了單點 AF、動態區域 AF、3D 追蹤及自動區域 AF 模式外,D750 更配備 D4S 與 D810 均有採用的全新群組區域 AF 模式。動態區域 AF 只會使用一個原初 AF 點,而群組區域 AF 則會同時使用五個 AF 點,就像網一樣全面。即使主體的移動路徑出乎意料,您仍可銳利對焦,避免焦點意外落在背景之上。
D750 讓您為靜態攝影選定三個影像區域之一:[FX (36 x 24) 1.0x] 為 FX 格式 (35.9 x 24.0 mm) 專用,帶來與 35mm 格式相機相等的畫角;[1.2x (30 x 20) 1.2x] 帶來 29.9 x 19.9 mm 尺寸影像;而 [DX (24 x 16) 1.5x] 則呈獻 DX 格式 (23.5 x 15.7 mm) 影像, 實際畫角將相等於約 1.2 倍或 1.5 倍鏡頭焦距。這款小巧輕薄的相機配合強大變焦鏡頭,能提供 FX 與 DX 選項,讓您善用方便易攜的攝影系統,盡享動態拍攝的靈活自由。DX 格式的另一好處在於幾乎覆蓋整個畫面的 51 個密集對焦點,令捕捉迅速移動主體的過程更見輕鬆。裝上 DX 鏡頭後,相機會自動選用 [DX (24 x 16) 1.5x]。
D750 配備Nikon自家研發的先進場景辨識系統,以 9100 像素 RGB 感應器呈獻更高精確度,運用 9100 像素解讀亮度、對比度、色彩、高光區域分佈及人臉是否有出現 (觀景器攝影中的臉部偵測*功能) 等,細緻掃描場景。先進場景辨識系統會運用這些資訊,套用各個自動控制選項,如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白平衡及 i-TTL 閃光燈曝光等。亦即是說,您將可透過更精確的 AF、曝光控制及閃光控制來追蹤主體,而人臉會獲優先處理。系統亦會將高光區域納入考慮,帶來平衡的曝光控制,以及精準的白平衡。再者,先進場景辨識系統會利用影像感應器的資料來全面提升拍攝體驗,在實時顯示及攝錄短片期間,加速臉部重播縮放,並提升曝光度與 AF 控制的準確性。
*臉部偵測控制無法在觀景器顯示畫面中確認。
選用這個模式後,D750 就會自動偵測場景中最明亮的部分,然後判斷適用的曝光效果,防止高光區域過曝。在劇場中拍攝時,主角往往處於聚光燈之下;而這個全新的偏重高光測光系統就對捕捉此類場景特別有效。
先進場景辨識系統採用 9100 像素 RGB 感應器與影像感應器,其影像平面上設有光源辨識與臉部偵測功能,讓相機參照即場收集的大量拍攝數據,偵測色彩與亮度等資訊。D750 亦可讓您設定名為 Auto 2 的另一個自動白平衡模式,在白熾燈下拍攝時,營造較溫和的氛圍。
D750 可讓您在實時顯示模式中,透過選取畫面上白色或灰色的區域,即時取得預設手動白平衡數據。即使實時顯示影像放到最大,仍可保留預設手動數據,讓您在最細微的部分均獲精準白平衡效果。如果您對所得效果有任何不滿,只需移動獲取區域即可,毋須從新重複整個數據獲取程序。
D750 的光學觀景器採用全新設計的接目鏡頭,與纖薄的機身相輔相成。為了真正優化寬大的 FX 格式觀景器影像,D750 的光學觀景器具備約 100% 畫面覆蓋率,讓您精確構圖。此外,玻璃五棱鏡與全新設計的對焦屏均可呈現更亮麗清晰的觀景器影像,令構圖過程更輕鬆可靠,讓您專注於主體之上。一如 D4S 與 D810,主鏡片上有多層塗層,帶來中性色彩效果。
觀景器影像區域下方的資訊顯示區採用全新有機 EL 顯示元素,令資訊顯示更清晰、對比更鮮明,且耗電量更低。即使在強烈日光下,能見度依然很高,而在低溫下的反應亦更快。
D750 的設計採用高速及高精確度機制,能獨立驅動快門、反光鏡和光圈。快門的快門配件及驅動機制通過 150,000 次實際負荷測試,印證其極致耐用性。靜音快門釋放與靜音連續快門釋放模式均可選用,令快門釋放的操作更寧靜自在。
D750 採用兩個 SD 記憶卡插槽,且備有「溢位」、「備份」或「將 RAW 和 JPEG 分別儲存到不同的記憶卡」等記錄選項。您亦可選擇在兩張記憶卡之間互相複製影像,又或者根據記憶卡餘下的儲存容量,選擇要用哪個插槽上的記憶卡來攝錄短片。D750 支援 SDXC UHS-I 記憶卡,結合 EXPEED 4 影像處理引擎已提升的高速效能,可極速處理及編寫高像素數的圖像資料。
D750 在系統中融入了內置虛擬水平線,能夠偵測到滾動 (水平方向) 及投擲 (向前或向後) 動態方向。滾動和投擲方向會在 LCD 螢幕上顯示,而滾動方向亦可在觀景器中看到。此功能對拍攝靜態生物、風景和建築物等主體有莫大的建樹。
Nikon的全面除塵功能已通過反覆測試,證實有效,回應攝影師的訴求。D750 採用影像感應器清潔功能,可以透過四種共震頻率來震動低通透濾鏡,從而達到除塵效果。此項功能亦可設定為在相機開機及關機時自動操作,或透過選單手動操作。此外,Nikon採取了多項額外措施,防止塵埃破壞影像,如在操作機身組件前,先操作若干零件,防止在相機內接合後會抖落塵埃,同時透過光學軟體減少甚至除去雜點。
經過改良的電路系統與 EXPEED 4 影像處理引擎,可提升耗電系統之效率,讓您的拍攝時間大幅延長。D750 採用與 D810、D610 和 D7100 相同的 EN-EL15 鋰離子充電電池,讓您在每隔一張相片即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拍攝約 1230*幅影像。而根據Nikon模擬專業使用方式的自家測試,這款相機可讓您拍攝約 4420 幅影像及約 55 分鐘短片。除了 EN-EL15 外,您亦可選用另行購買的 EH-5b AC 變壓器 (須配合 EP-5B 電源連接器) 及 MB-D16 多功能電池匣,作為相機電源。
*以 CIPA 標準為基準。
NIKKOR 鏡頭的光學效能無與倫比,完美展現 D750 高百萬像素感應器的真實潛能。Nikon這款全新研發的 FX 格式 CMOS (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 感應器 (達 2430 萬有效像素) 備有超寬廣動態範圍與高訊號:雜訊比例,即使在高感光度的情況下,依然能呈獻解像度平衡的低雜訊影像。Nikon獨家高速影像處理引擎 EXPEED 4 則帶來前所未有的減低雜訊效能、白平衡精確度與 1080/60p 短片攝錄功能。此外,Nikon原創的 Picture Control 系統可讓影像作品更真確反映攝影師的創作巧思。所有功能相輔相成,足以在靜態影像和短片中均呈現超卓影像品質。在高感光度的條件下,D750 的影像品質甚至超越 D810,而較寬廣的像素間距則在解像度、深度方面帶來優勢,呈獻更佳色調漸變效果,以及更清澈的色彩。在種種出色功能下,極緻平衡的影像品質呈現眼前。從相機直接製作出優質平衡的 JPEG 影像和短片檔案,將為您賦予更強大的創作能力;而善用Nikon自家開發的 Capture NX-D NEF (RAW) 檔案處理系統,就可以將作品提升至更高層次。
D750 在 2430 萬有效像素與 FX 格式之間取得完美平衡,呈獻銳利細節與華麗影像品質。全新開發的影像感應器具備寬廣像素間距與動態範圍,給您豐富流暢的色調漸變效果,同時帶來極出色的高感光度效能,將雜訊大幅減低。相機數據透過 EXPEED 4 影像處理引擎處理,採用全新制訂的運算法則,令色彩在高感光度條件下更為像真,且雜訊亦有降低。即使要拍攝如髮絲或綠草等對比度較低的主體,其光亮與昏暗部分依然能夠呈現驚艷細節與銳利度,令主體細膩質感活靈活現,更同時在靜態影像中減低色彩雜訊,在短片中減低無規雜訊。於高感光度範圍下,影像品質清晰無比,甚至超越 D810 的效果。在短片攝錄方面,這款產品的高 ISO 效能亦相當出色,令畫質更見精彩。
D750 通過了Nikon最嚴苛的影像控制要求,其標準 ISO 感光度範圍達 100 至 12800,並可擴充至 Lo 1 (相等於 ISO 50) 及 Hi 2 (相等於 ISO 51200)。FX 格式 CMOS (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 感應器的寬廣像素間距對各種各樣的光源環境均相當敏感,在強烈日光、黃昏、暮光、室內昏暗燈光以至夜間風景下,表現一概出色,為您呈獻美麗清晰的影像,而不帶一絲粗糙雜訊。
Nikon原創的 Picture Control 系統讓您自由操控短片與靜態影像所呈現的視覺效果。無論您是想運用相機直接拍攝精彩影像與短片,還是希望在後期製作上發揮個人創意,均只須選擇「標準」、「中性」、「鮮明」、「單色」、「人像」、「風景」或「平面」效果即可。一如 D810,您可運用「清晰度」*1來調校影像的鮮明度,而每項參數均以 0.25 級遞進*2,給您最精確的調校控制。全新 Picture Control「平面」效果採用的色調曲線比「中性」設定的更接近直線,將人工調整的效果減至最低,令主體更像真,影像更可信。於是,您調校影像時,就毋須擔心高光部分過曝、陰影部分過暗,又或是色彩飽和度過高。反之,您可以專心帶出影像的最佳效果,令亮度和色調均豐富真實。若您想運用 Capture NX-D 來處理 NEF (RAW) 檔案*3,可以選擇以「平面」效果拍攝,或將之套用到以另一款 Picture Control 效果拍攝的影像上,然後調整色彩曲線,更輕鬆演活您的創作巧思。
*1 只適用於靜態影像。
*2「快速調整」與濾鏡效果除外。
*3 可從Nikon網頁免費下載。
有了這套軟體,您就可以建立自定 Picture Control 效果,反映個人創作品味。這些效果可以獨立啟用*,讓您透過自定色調曲線調整各項參數。預覽畫面可讓您實時確認套用微細變動;只須調校視窗大小,即可放大您要處理的位置; 亦可調校預覽影像的曝光度與白平衡。您建立的所有自定 Picture Control 都會自動於同一部電腦上的 ViewNX 2 及 Capture NX-D Picture Control 列表中註冊,並可套用於任何一個 NEF (RAW) 檔案上; 這些自定效果亦可透過記憶卡轉移至相機之中,並於相機內註冊。
*亦可透過 Capture NX-D 及 ViewNX 2 啟用。
Capture NX-D 軟體專為處理 NEF (Nikon電子格式) 這款Nikon獨家 RAW 格式檔案而設,可充分發揮檔案極致豐富的數據細節效果。除了易於調校曝光補償、白平衡與色調外,Capture NX-D 更可讓您調校 Picture Control。即使 NEF (RAW) 影像採用比 D810 更早推出的相機拍攝,仍可套用全新「平面」選項和清晰度調整功能。無論您選用哪款相機,都能以 0.25 級* 遞進調整各項參數,對影像進行細緻修飾。透過 Capture NX-D,影像效果連 Picture Control 調整設定均可儲存,輕鬆套用於其他影像上。
*「快速調整」與濾鏡效果除外。
請注意:Capture NX-D 可從Nikon網頁免費下載。
http://nikonimglib.com/ncnxd/
ViewNX 2 善用「調整尺寸」與「調整亮度」等多項常用的影像編修功能,最適合用來匯入、編修和瀏覽靜態影像與短片。其短片編修功能相等於數位 SLR 內置功能;而在以Nikon數位 SLR 相機拍攝的 NEF (RAW) 影像上套用、更改及調整 Picture Control 效果,亦輕而易舉。
Picture Control 系統不僅讓您按創作巧思選擇 Picture Control 效果,更可透過調整清晰度*1、銳化效果、對比度、飽和度和色相 (色彩效果) 等參數,為靜態影像/短片注入藝術色彩。各項參數都能以 0.25 級*2遞進調整,而白平衡則能於 A-B 方向以 0.5 級遞進調整,於 G-M 方向以 0.25 級遞進調整。這項功能帶來無數種自定可能性,讓您將色彩重現至理想效果。
*1 只適用於靜態影像。
*2「快速調整」與濾鏡效果除外。
即使高光與陰影部分之間的亮度差別極大,且不在相機的寬廣動態範圍中 (如:逆光場景),主動式 D-Lighting 仍可保留適切對比度,盡量重現與肉眼所見貼近的自然亮度。由於 EXPEED 4 影像處理引擎可呈獻高精準度、高速實時處理效果,所以進階色彩重現程序能於極短的影像處理時間中完成; 只須選定以下強度等級:自動、極高、高、正常與低 (亦可選擇「關閉」) 即可。有別於 HDR,主動式 D-Lighting 毋須經歷影像結合的步驟,即能有效配合矩陣測光功能運作,令手持相機拍攝或捕捉動態主體時均別具效率。
要在同一幅照片上擁有超寬廣動態範圍,D750 就可將以單次釋放快門於兩種曝光度下拍攝的兩個影像結合,即使在高對比度的拍攝場景中,仍能減少陰影與高光部分的影像雜訊,並呈現豐富的色調漸變效果。各種效果的應用程度可予選擇:自動、極高、高、正常及低;而兩款曝光結合後的影像邊緣流暢度可據強度等級自動設定。HDR 模式在拍攝風景或靜態生物影像上的效果最佳。
請注意:建議使用三腳架。
可傾斜螢幕配合小巧輕盈機身,為您帶來更多構圖可能;從多角度拍攝短片,有助您盡展個人創作風格。
您將可透過 60p 的速度捕捉流暢動態,製作全高清 (1920 x 1080) 解像度短片。EXPEED 4 影像處理引擎配合全新研發的影像感應器,可全面處理高解像度視頻數據,令銳利度提升、摩爾紋減少,同時避免鋸齒線出現,讓您將想像構思盡情推向嶄新方向,呈現令人雀躍的效果。短片攝錄的卓越減低雜訊效能,有效於高 ISO 的設定下製作更清晰銳利的短片。「i」按鍵可讓您在兩個影像區域間迅速撥動切換, 選擇最符合個人創作巧思的一個:FX 短片格式會為您的主體加入美妙的散景效果,而 DX 短片格式則能帶來遠攝感覺。有了這兩個影像區域,再加上一系列 NIKKOR 鏡頭 (包括 DX 鏡頭),要締造百變的戲劇性風格,將輕而易舉,盡在您掌握之中。
D750 配備全新短片專用拍攝選單,將您最常用的短片拍攝選項集於一處。現在,您只須從螢幕左方的索引中選擇您想要的短片功能即可,就如拍攝靜態相片般簡單, 讓您有效率地設定與短片相關的選項。
除了盡享矩陣測光的優勢外,D750 的短片攝錄模式亦有採用偏重中央測光功能,可呈獻更穩定的曝光讀數,不受畫面中央區域的主體亮度突變影響;而偏重高光測光功能更可防止高光區域過度曝光。
D750 可讓您透過用戶設定選單,將電動光圈功能*指定為以功能 (Fn) 按鍵或景深預覽 (Pv) 按鍵操控, 以便於短片實時顯示及短片攝錄模式中盡享持續流暢的光圈控制功能。在 D750 中,您亦可指定由多重選擇器操控電動光圈,從而享有更直覺化的控制效果。即使在攝錄短片期間,設定過程依然迅速簡單,只須透過「i」按鍵進行即可。
*此功能只適用於 A 與 M 曝光模式。若使用內置收音器,可能會錄到機械操作雜音;建議使用外置收音器。
拍攝短片時,相機往往須搖鏡來回光暗之處;要妥為曝光,確為一大挑戰。此時,D750 及其自動曝光控制功能就大派用場: 舉例說,拍攝主體由漆黑走廊奔向午間陽光時,自動 ISO 感光度控制功能有助維持適當曝光度,同時保持手動曝光設定中的理想景深與動態模糊效果。您可以將感光度上限設定為 ISO 200 至 Hi 2,避免感光度過高。當光源大幅轉變時,這項功能就格外實用。
D750 備有兩個內置收音器,設於左右兩端,位置相隔更遠,營造更富動感的立體聲錄音效果。接上另購的 ME-1 立體聲收音器後,可顯著減低機械雜音,錄製聲音清晰無比。攝錄短片期間,可按 20 等級調校收音器靈敏度—在實時顯示模式及短片攝錄模式中皆可進行—只須以肉眼查看音量即可。D750 採用耳機連接器,讓您透過立體聲收音器監察所錄聲音。您可以選擇最適用的頻率回應:「寬廣 (寬廣範圍)」適用於灌錄廣頻率聲音,從美妙音樂到鬧市雜音不等;而「人聲 (人聲範圍)」則專為灌錄說話聲音而設。透過內置收音器錄音時,亦可享用減低風聲雜訊功能。在短片實時顯示模式中,您可透過「i」按鍵調校耳機音量;而收音器靈敏度、頻率回應和減低風聲雜訊功能則可於攝錄短片期間自定。
透過另購的 HC-E1 HDMI 接線,未經壓縮的視頻輸出數據可直接以 1080/60p 速度傳輸到已連接 HDMI 的外置攝錄機, 讓您在最純淨的未經壓縮視頻輸出上進行專業水準的短片編修。短片片段亦可以 1080/60p (MOV 格式,H.264/MPEG-4 AVC) 速度同時記錄在相機內置的記憶卡上,方便備份。
高光顯示功能會在實時顯示影像中以斜線顯示高光區域;在 HDMI 輸出裝置上,您亦可選擇是否要顯示高光區域。即使在攝錄短片期間,高光顯示設定過程依然迅速簡單,只須透過「i」按鍵進行即可。
透過用戶設定選單,您可以指定由景深預覽 (Pv) 按鍵操控常用功能;在短片實時顯示模式中,只須按下此鍵,即可使用這些功能。索引標記功能已預先指定,會在攝錄短片期間標示重要畫面,讓您在編輯時迅速方便地找到若干獨特時刻。索引標記的位置可以在螢幕的短片進度列上輕易確認;而這項功能亦可指定由功能 (Fn) 按鍵操控。
無論是拍攝行雲流水、繁花盛開等自然景物,還是行人車輛、熙來攘往的城市街景,D750 的縮時攝影功能都可以捕捉一切,呈獻富戲劇張力的短片。在這款相機中,一切變得簡單:只須設定間隔和總拍攝時間,就可以錄得令人嘆為觀止的短片片段,完全毋須後期處理或編修。此外,相機的內置處理功能更可讓您自動獲得流暢的曝光轉換效果。在黎明或黃昏場景的縮時短片中,亮度會逐漸改變。即使每個畫面只有輕微的曝光轉變,亦會產生擾人的閃爍情況;而流暢曝光轉換功能就可以將之大幅減除。在間隔定時攝影中,亦可使用流暢曝光轉換功能,將所有影像匯入單一縮時短片後,同樣減少曝光突變情況。而今,間隔定時攝影功能更可讓您拍攝多達 9999 幅影像。
D750 是Nikon首款採用傾斜 LCD 螢幕的 FX 格式相機。有了這項功能,您可以迅速調校視角,覆蓋向上約 90° 至向下約 75° 度的範圍,在實時顯示攝影與短片攝錄中獲享更高創作彈性。螢幕的機件經過特別設計,堅韌輕巧,整合到機身後呈獻纖薄外型。螢幕本身處於鏡頭光學軸中央,方便握持與構圖,感覺與觀景器攝影相似;加上設計小巧,貼合相機機身,讓您自然獲享更寬廣的相機視角。全賴Nikon原創的 3 軸接鉸設計,螢幕輕微向外移動,即使傾斜至 90°,仍不會為接目鏡元件帶來暈影。另外,螢幕向下傾斜 75° 時,會向後方擺動,不會接觸到三腳架的底部。即使將相機放在三腳架上使用,您仍可放心傾斜螢幕,獲取最佳視角。
8 cm/3.2-in. LCD 螢幕備有約 122.9 萬點解像度, RGBW 序列配搭整合結構玻璃面板,將清晰影像盡現眼前。而 D750 的 170° (上、下、左及右) 寬廣視角則能讓您舒適查看 LCD 螢幕, 並將螢幕色彩校正至貼近電腦上的顏色,提升編修工作流程的效率。
D750 內置 Wi-Fi 功能,讓相機與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互動無線通訊。您可以將靜態影像流暢傳輸到智能裝置上,隨時隨地與好友分享您的高質素攝影作品。創作後即時與人分享,必會進一步激發您對攝影的熱愛。您亦可以善用智能裝置作為遙距實時顯示螢幕,拍攝照片並確認最佳角度與時機。有了這項功能,D750 可方便您拍攝自拍人像與大合照,或透過遙距攝影捕捉遠處花鳥蟲魚的身影。即使相機頂蓋採用鎂金屬打造,其無線電傳輸距離仍長達約 30 m/98 ft* (視線範圍)。在影像傳輸期間,快門釋放功能不受干擾,讓您繼續攝下珍貴時刻。
*假設並無干擾;範圍或會因應訊號強度及障礙物的出現或消失而有所不同。
請注意:使用這項 Wi-Fi 功能前,須先為智能裝置 (兼容 iOS/Android™) 下載無線流動工具程式。無線流動工具程式可從適用的應用程式市集上免費下載。
• 內置 Wi-Fi 功能並不兼容 Camera Control Pro 2。
為記者和記錄片攝影師送上佳音: 一如專業級 D4S 型號,D750 亦能夠透過另購的 UT-1 通訊裝置及 WT-5A/B/C/D 無線傳送器傳輸數據。連接 UT-1 後,D750 就具備有線區域網絡連線功能 (透過乙太網建立連線);您亦可將 WT-5A/B/C/D 連接 UT-1,以獲享無線區域網絡連線功能*1,接通 FTP 伺服器或個人電腦*2。您可將儲存在相機 SD 記憶卡上的影像或短片、以及實時拍攝的影像直接傳送至 FTP 伺服器或電腦。另行選購的 Camera Control Pro 2 則可讓您遙距控制相機,並將影像及短片傳輸至電腦。您亦可以查看相機記憶卡中儲存的影像,或從電腦或 iPhone 的網頁瀏覽器上操控相機*3。
*1 以 IEEE802.11a/b/g/n 為基準。
*2 須先安裝無線傳送器工具程式,方法是從Nikon網站下載工具程式,然後運用隨產品附上之 ViewNX 2 CD-ROM 內的安裝程式安裝。
*3 iPhone 為 Apple Inc. 的商標。
Camera Control Pro 2 是遙距控制軟體,可讓您獲得影樓拍攝效果,並從電腦中操作 D750 的各項功能;先進顯示器功能與實時顯示亦同樣支援。過往透過 USB 線控制的多項Nikon數位 SLR 設定,現時可以於電腦上遙距控制,包括曝光模式、快門速度與光圈。創意控制功能包括遙控開始及結束攝錄短片,並切換靜態影像和短片的實時顯示。將另行選購的無線傳送器連接兼容的相機後,亦可使用無線區域網絡或有線乙太網連線。
毋須任何編修軟體,即可使用 7 種特殊效果選項,盡享獨特的創意數位效果。配合可傾斜的 LCD 螢幕使用,可締造更多獨一無二、引人注目的影像與短片。如果將 D750 設定成實時顯示模式,則可實時查看特效所帶來的實際觀感,讓您妥為調整設定,然後才確認最終效果。無論您是攝影初哥還是高階業餘發燒友,Nikon獨一無二的特殊效果模式均會激發您的創作力。
夜視、色彩素描*1、微縮模型效果*2、選擇性色彩、剪影、高色調及低色調
*1 利用此模式攝錄的短片將以幻燈片形式重播,內有一系列靜態照片。
*2 利用微縮模型效果攝錄的短片會以高速重播。
D750 可根據您的場景或主體,選擇最適用的設定。只須選擇合適的場景模式,餘下的步驟就可由相機代勞。曝光補償與閃光補償功能亦可於場景模式中使用。
人像、風景、孩子、運動、近拍特寫、夜間人像、夜間風景、派對/室內、沙灘/雪景、日落、黃昏/黎明、寵物肖像、燭光、花卉、秋季色彩、食物
D750 配備更自然直觀的全新 GUI (圖像用戶介面)。字體的顏色可隨拍攝環境的光暗情況手動或自動選擇,在任何光線下均讓您看得清楚。頂部的控制面板以相機纖薄機身為藍本,經過重新設計,更清晰顯示必要資訊,讓您看得更舒適。
D750 的內置閃光燈備有 24 mm 廣角鏡頭覆蓋範圍,閃光指數約為 12/39 (m/ft,ISO 100,20°C/68°F)。其整合式 i-TTL 閃光控制不僅為逆光主體補光,更帶來非凡輸出控制功能,滿足專業人士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它能與Nikon獨家先進無線閃光兼容,讓內置閃光燈無線控制多達 2 組另購閃光燈。
要在任何情況下都獲得精準靈活的燈光效果,Nikon創意閃光系統 (CLS) 就是您的不二之選。配合小巧便攜、堅韌耐用的Nikon閃光燈 (另行選購) 與輕巧的 D750,無論身處哪個位置,您都能夠營造影樓級的打燈效果。
SB-500 閃光燈小巧輕盈,方便攜帶,以兩粒 R6/AA 電池驅動,其閃光指數為 24/79 (m/ft,ISO 100,FX 格式,變焦頭位置為 24 mm), 閃光燈頭可傾斜至高達 90°,並向左或右水平旋轉 180°,減除不自然的陰影。全新安裝的 LED 燈 (可選擇 3 種亮度輸出等級) 色溫接近陽光,可於戶外拍攝靜態照片及短片時用作補充光源,效果自然。閃光燈毋須安裝在相機上,即可於實時顯示螢幕中查看打燈效果。接上 D750 後,LED 燈光的白平衡控制可以自動進行。在先進無線閃光下,SB-500 可用作主指令器,控制多盞遙距閃光燈;亦可使用相機的內置閃光燈為主閃光燈,SB-500 為遙距閃光燈。SB-500 的設定 (包括指令器功能) 都可以從 D750 的用戶設定選單上進行。
WR-1 是先進的多功能遙控器。當一部 WR-1 設定為傳送器,而另一部 WR-1 或 WR-R10*1 連接至 D750 作為接收器時,便可使用傳送器螢幕查看或變更相機設定*2。使用無線電波時,WR-1 裝置間的通訊範圍可達至 120 m/394 ft*3, 並可設定 15 個頻道。除了以 WR-1 (用作傳送器) 來遙距控制連接了另一部 WR-1 (用作接收器) 的相機外*4,還有多項遙距攝影功能可供選擇,包括:同時釋放數部相機的快門;將數部相機的快門釋放程序與已連接 WR-1 的主相機同步*5;獨立遙距控制各組相機,以及間隔定時攝影。您亦可將 WR-1 配合 WR-R10/WR-T10 使用,進行遙距拍攝*4。
*1 須將韌體更新至 2.00 版。
*2 有限功能。
*3 處於 1.2 m/4 ft 高度時的大約範圍,依天氣狀況及障礙物的出現與消失有所不同。
*4 WR-R10 與 WR-T10 須設定至同一頻道並完成配對,方可使用;使用中的 WR-1 必須設定至同一頻道並完成配對,或已獲分配 ID 模式名稱。遙控器數量上限:20 部 WR-1 裝置或 64 部 WR-R10 裝置。
*5 只有具備十針遙控終端的相機才能在同步釋放中作為主相機。
運用 2.4-GHz 無線電波及 WR-R10/WR-T10 無線遙控器,可擴大遙控器的彈性。有別於其他使用紅外線的裝置,WR-R10/WR-T10 可讓您進行遠距離的遙距控制,即使中途出現樹木或牆壁等障礙物,都不減弱其操作效能。WR-R10 配合 WR-T10 操作,其最遠通訊距離可達約 20 m/66 ft*1。以 WR-T10 作為傳送器,您可以控制已安裝 WR-R10 的單部或多部相機 (相機數量不限)。透過 WR-R10/WR-T10,您可獲享多種拍攝可能性,如運用安裝了不同鏡頭或設定了不同視角的相機同時拍攝靜態影像及短片*2;您亦可將靜態影像和短片*2指定到不同頻道,並於拍攝時按個人創作構思切換頻道。
*1 處於 1.2 m/4 ft 高度時的大約範圍,依天氣狀況及障礙物的出現與消失有所不同。
*2 使用 D4 系列、D810、D800 系列、D750、D610、D600、D7100、D5300、D5200 及 D3300 攝錄短片。
MB-D16 多功能電池匣支援兩款電池 (一粒 EN-EL15 鋰離子充電電池或六粒 R6/AA 鹼性、Ni-MH 或鋰電池),以及 EH-5b AC 變壓器 (配搭 EP-5B 電源連接器)。只要在相機機身與 MB-D16 中各裝上一粒 EN-EL15 電池,就可以於兩者之間流暢切換電池電源, 讓用戶拍攝比 D750 本身多出約兩倍的作品。這一切意味著,攝影師從此毋須擔心電池壽命,可專心拍攝。MB-D16 多功能電池匣備有多項垂直拍攝直觀控制功能,包括:快門釋放按鍵、快門釋放按鍵鎖、AE-L/AF-L 按鍵、多重選擇器及主/副指令撥盤。電池匣外殼以鎂合金製造。
部分攝影作品須應用緯度、經度、高度和 UTC (協調世界時間) 等位置資料,方可達更佳效果。有了 GP-1A,上述一切資料可以在 EXIF 數據中儲存。附帶位置資料的影像可以在 ViewNX 2 的地圖工作空間中顯示,而這些資料亦可以用於Nikon影像分享及儲存服務 NIKON IMAGE SPACE,以及其他網上影像分享服務和數位地圖軟體。
您的影像值得在互聯網空間中佔一席位— 而您的席位就由 NIKON IMAGE SPACE 這項免費網上影像分享和儲存服務提供。快速簡便的用戶介面可讓您輕鬆上載、下載、瀏覽、整理及分享照片和短片,同時流暢連繫各大社交網絡。所有註冊用戶均可享用基本帳戶,並獲得高達 2 GB 的儲存空間。而Nikon數位相機用戶則可獲特別帳戶,享有高達 20 GB 的儲存空間及多項實用功能,包括在分享影像時運用密碼保護檔案。
這款兼容 FX 格式的約 5 倍標準變焦鏡頭可覆蓋寬廣畫角,從 84° 廣角至遠攝範圍不等。鏡頭最大光圈為 f/4,保證帶來高質素影像。鏡頭亦有採用納米結晶塗層,以呈現清晰影像,減少眩光及鬼影。而其減震 (VR) 功能則提供相等於快了 3.5 等級* 的快門速度,有效減少相機震動的情況。
這款高速超廣角鏡頭小巧輕盈,同時配備最新光學設計,充分發揮 2430 萬像素 FX 格式的高解像度效果,呈現卓越影像品質。鏡頭亦可在富彈性的多角度畫角下捕捉延綿甚遠的場景,或創作個體特寫,表達獨特的攝影風格。在 f/1.8 最大光圈值下,可獲細膩的淺景深效果,捕捉背景模糊的照片,滲出大膽創新精神。
這款 10.7 倍超高比例變焦鏡頭在遠攝端的最大光圈值為 f/5.6,可覆蓋 28-300 mm 對焦範圍。而減震 (VR) 功能提供相等於快了 3.5 等級* 的快門速度。這種多用性讓鏡頭在各類拍攝環境下均可呈獻高質素照片。
1 | 配件插座 (另購的閃光燈元件) | 18 | 紅外線接收器 (前) | 35 | CPU 接點 | 52 | 多重選擇器 |
2 | 拍攝模式撥盤 | 19 | 配件終端蓋 | 36 | 鏡頭接環 | 53 | 確定按鍵 |
3 | 拍攝模式撥盤鎖定釋放按鍵 | 20 | 音頻連接器蓋 | 37 | 另購 MB-D16 電池匣的接點蓋 | 54 | 對焦選擇器鎖定 |
4 | 相機帶孔 | 21 | HDMI/USB 連接器蓋 | 38 | 三腳架插孔 | 55 | 記憶卡存取指示燈 |
5 | 模式撥盤鎖定釋放按鍵 | 22 | 鏡頭釋放按鍵 | 39 | AF 耦合 | 56 | 紅外線接收器 (後) |
6 | 模式撥盤 | 23 | AF 模式按鍵 | 40 | Fn 按鍵 | 57 | 實時顯示選擇器 |
7 | 測光按鍵/格式化記憶卡按鍵 | 24 | 對焦模式選擇器 | 41 | 電池室蓋插鎖 | 58 | 實時顯示按鍵 |
8 | 短片記錄按鍵 | 25 | 鏡頭接環標記 | 42 | 電池室蓋 | 59 | 揚聲器 |
9 | 副指令撥盤 | 26 | 包圍按鍵 | 43 | 電源連接器蓋 | 60 | 可傾斜螢幕 |
10 | 電源開關 | 27 | 反光鏡 | 44 | 記憶卡插槽蓋 | 61 | i 按鍵 |
11 | 快門釋放按鍵 | 28 | 測光耦合桿 | 45 | Pv 按鍵 | 62 | 縮小重播/縮圖按鍵/ISO 感光度按鍵/自動 ISO 感光度控制按鍵/雙鍵 重設按鍵 |
12 | 曝光補償按鍵/雙鍵重設按鍵 | 29 | 配件終端 | 46 | AF 輔助照明燈/自拍指示燈/減輕紅眼燈 | 63 | 放大重播按鍵/影像品質/尺寸按鍵 |
13 | 焦平面標記 | 30 | 耳筒連接器 | 47 | 觀景器接目鏡 | 64 | 說明按鍵/保護按鍵/白平衡按鍵 |
14 | 主指令撥盤 | 31 | 外置收音器連接器 | 48 | 橡膠眼罩 | 65 | 選單按鍵 |
15 | 控制面板 | 32 | HDMI 連接器 | 49 | 屈光度調節控制器 | 66 | 重播按鍵 |
16 | 內置閃光燈 | 33 | USB 連接器 | 50 | AE/AF 鎖定按鍵 | 67 | 刪除按鍵/格式化記憶卡按鍵 |
17 | 閃光模式按鍵/閃光補償按鍵 | 34 | 立體聲收音器 | 51 | 資訊按鍵 |
SD 記憶卡 | SDHC 記憶卡*2 | SDXC 記憶卡*3 | |
SanDisk | 2 GB*1 | 4 GB、8 GB、16 GB、32 GB | 64 GB、128 GB |
東芝 | — | 4 GB、8 GB、16 GB、32 GB | 64 GB |
樂聲牌 | 2 GB*1 | 4 GB、6 GB、8 GB、12 GB、16 GB、24 GB、32 GB | 48 GB、64 GB |
Lexar Media | 2 GB*1 | 4 GB、8 GB、16 GB、32 GB | — |
Lexar Media Platinum II | — | 8 GB、16 GB、32 GB | 64 GB |
Lexar Media Professional | — | 8 GB、16 GB、32 GB | 64 GB、128 GB、256 GB |
Lexar Media Full-HD Video | — | 4 GB、8 GB、16 GB | — |
*1 查看讀卡器或其他裝置及其記憶卡是否能支援 2 GB 記憶卡。
*2 查看讀卡器或其他裝置及其記憶卡是否能與 SDHC 兼容。本相機支援 UHS-I。
*3 查看讀卡器或其他裝置及其記憶卡是否能與 SDXC 兼容。本相機支援 UHS-I。
請注意:其他記憶卡未經測試。有關上述記憶卡的詳情,請聯絡廠商。
以下表格列出 16 GB SanDisk SDSDXPA-016G-J35 UHS-I SDHC 記憶卡可儲存不同影像品質、影像大小及影像區域設定的照片數目。
影像品質 | 影像大小 | 檔案大小*3 | 影像數目*3 | 緩衝容量*4 |
NEF (RAW)、無損壓縮、12 bit | — | 21.0 MB | 376 | 25 |
NEF (RAW)、無損壓縮、14 bit | — | 26.9 MB | 292 | 15 |
NEF (RAW)、壓縮、12 bit | — | 19.2 MB | 507 | 33 |
NEF (RAW)、壓縮、14 bit | — | 23.9 MB | 425 | 21 |
JPEG 細緻*5 | 大 | 12.6 MB | 923 | 87 |
JPEG 細緻*5 | 中 | 7.7 MB | 1500 | 100 |
JPEG 細緻*5 | 小 | 4.1 MB | 2900 | 100 |
JPEG 一般*5 | 大 | 6.7 MB | 1800 | 100 |
JPEG 一般*5 | 中 | 3.9 MB | 2900 | 100 |
JPEG 一般*5 | 小 | 2.1 MB | 5500 | 100 |
JPEG 基本*5 | 大 | 2.2 MB | 3500 | 100 |
JPEG 基本*5 | 中 | 1.6 MB | 5700 | 100 |
JPEG 基本*5 | 小 | 1.1 MB | 10100 | 100 |
影像品質 | 影像大小 | 檔案大小*3 | 影像數目*3 | 緩衝容量*4 |
NEF (RAW)、無損壓縮、12 bit | — | 10.5 MB | 579 | 100 |
NEF (RAW)、無損壓縮、14 bit | — | 13.1 MB | 449 | 48 |
NEF (RAW)、壓縮、12 bit | — | 9.8 MB | 785 | 100 |
NEF (RAW)、壓縮、14 bit | — | 11.9 MB | 656 | 100 |
JPEG 細緻*5 | 大 | 6.2 MB | 1900 | 100 |
JPEG 細緻*5 | 中 | 3.9 MB | 3000 | 100 |
JPEG 細緻*5 | 小 | 2.3 MB | 5000 | 100 |
JPEG 一般*5 | 大 | 3.1 MB | 3700 | 100 |
JPEG 一般*5 | 中 | 2.0 MB | 5700 | 100 |
JPEG 一般*5 | 小 | 1.2 MB | 9300 | 100 |
JPEG 基本*5 | 大 | 1.6 MB | 7000 | 100 |
JPEG 基本*5 | 中 | 1.2 MB | 10300 | 100 |
JPEG 基本*5 | 小 | 0.8 MB | 15600 | 100 |
*1 包含自動 DX 裁剪模式選擇為「開啟」、並使用非 DX 鏡頭拍攝的影像。
*2 包含自動 DX 裁剪模式選擇為「開啟」、並使用 DX 鏡頭拍攝的影像。
*3 所有數據均為約數。檔案大小因應所攝錄之場景而有所不同。
*4 以 ISO 100 在記憶體緩衝區內儲存曝光的次數上限,並視不同情況而下跌,例如選擇 JPEG 壓縮最佳品質、ISO 感光度設定至 Hi 0.3 或以上,或啓動長時間曝光減低雜訊或自動變形控制。
*5 數據假設 JPEG 壓縮設定為尺寸優先。若選擇最佳品質,會增加 JPEG 影像的檔案大小;而影像數目及緩衝容量亦會因而下降。
鏡頭/配件 | 對焦模式:AF | 對焦模式:M (配搭電子測距器使用)*1 | 拍攝模式:P、S | 拍攝模式:A、M | 矩陣測光*2:3D | 矩陣測光*2:色彩 | 偏重中央測光*3/重點測光*4 | 重點測光*5 |
G、E 或 D 型 AF NIKKOR 鏡頭*7 AF-S、AF-I NIKKOR 鏡頭 | ✔ | ✔ | ✔ | ✔ | ✔ | — | ✔*8 | ✔ |
PC-E NIKKOR 系列*9 | — | ✔*10 | ✔*10 | ✔*10 | ✔*10 | — | ✔*8、10 | ✔ |
PC 微距 85mm f/2.8D*11 | — | ✔*10 | — | ✔*12 | ✔ | — | ✔*8、10 | ✔ |
AF-S/AF-I 增距鏡*13 | ✔ | ✔ | ✔ | ✔ | ✔ | — | ✔*8 | ✔ |
其他 AF NIKKOR 鏡頭 (F3AF 鏡頭除外) | ✔*14 | ✔*14 | ✔ | ✔ | — | ✔ | ✔*8 | — |
AI-P NIKKOR 鏡頭 | — | ✔*15 | ✔ | ✔ | — | ✔ | ✔*8 | — |
鏡頭/配件 | 對焦模式:AF | 對焦模式:M (配搭電子測距器使用)*1 | 拍攝模式:P、S | 拍攝模式:A、M | 矩陣測光*2:3D | 矩陣測光*2:色彩 | 偏重中央測光*3/重點測光*4 | 重點測光*5 |
AI-、AI-修訂版 NIKKOR 或Nikon系列 E 鏡頭*17 | — | ✔*15 | — | ✔*18 | — | ✔*19 | ✔*20 | — |
Medical-NIKKOR 120mm f/4 | — | ✔ | — | ✔*21 | — | — | — | — |
Reflex-NIKKOR | — | — | — | ✔*18 | — | — | ✔*20 | — |
PC-NIKKOR | — | ✔*10 | — | ✔*22 | — | — | ✔ | — |
AI 型增距鏡*23 | — | ✔*24 | — | ✔*18 | — | ✔*19 | ✔*20 | — |
PB-6 伸縮對焦鏡腔*25 | — | ✔*24 | — | ✔*26 | — | — | ✔ | — |
自動延伸環 (PK 系列 11A、12 或 13;PN-11) | — | ✔*24 | — | ✔*18 | — | — | ✔ | — |
*1 所有鏡頭均配備手動對焦功能。
*2 矩陣測光。
*3 偏重中央測光。
*4 重點測光。
*5 偏重高光測光。
*6 IX-NIKKOR 鏡頭無法使用。
*7 VR 鏡頭支援減震 (VR) 功能。
*8 重點測光已選對焦點。
*9 PC-E NIKKOR 24mm f/3.5D ED 鏡頭轉動時,俯仰旋鈕或會接觸到相機機身; 只要安裝較小型的俯仰旋鈕,即可避免這個問題。詳情請聯絡Nikon授權服務代表查詢。
*10 不能於移軸或俯仰鏡頭時使用。
*11 鏡片移動及/或鏡頭俯仰、或使用最大光圈以外的其他光圈時,相機的測光錶與閃光控制系統無法正常運作。
12* 只適用於手動拍攝模式。
13* 只適用於 AF-S 和 AF-I 鏡頭。
*14 如果 AF 80-200mm f/2.8、AF 35-70mm f/2.8、AF 28-85mm f/3.5-4.5 (新產品) 或 AF 28-85mm f/3.5–4.5 鏡頭在最短對焦距離下拉至最近對焦,則即使觀景器砂面對焦屏上的影像未有對焦,清晰對焦指示器仍會顯示。請手動調整對焦,直至觀景器中的影像清晰對焦。
*15 最高達至 f/5.6 或以上的光圈速度。
*16 部分鏡頭無法使用。
*17 AI 80-200mm f/2.8 ED 三腳架安裝的旋轉範圍受相機機身限制。在相機安裝 AI 200-400mm f/4 ED 後無法轉換濾鏡。
*18 如果使用非 CPU 鏡頭數據指定最大光圈,光圈值便會在觀景器和控制面板中顯示。
*19 只可在使用非 CPU 鏡頭數據指定鏡頭焦距和最大光圈後,此功能才能使用。如未達理想效果,可使用重點測光或偏重中央測光。
*20 要提升精確度,可使用非 CPU 鏡頭數據指定鏡頭焦距和最大光圈。
*21 當快門速度較閃光燈同步速度慢了一級或以上時,可使用手動模式 M。
*22 曝光由預設鏡頭光圈而定。在模式 A 中,可使用鏡頭光圈環在進行 AE 鎖定及移動鏡片前預設光圈。在模式 M 中,可在移動鏡片前使用鏡頭光圈環預設光圈並決定曝光。
*23 配搭 AI 28-85mm f/3.5-4.5、AI 35-105mm f/3.5-4.5、AI 35-135mm f/3.5-4.5 或 AF-S 80-200mm f/2.8D 使用時,須啟動曝光補償功能。
*24 最高達至 f/5.6 或以上的有效光圈速度。
*25 須使用 PK-12 或 PK-13 自動延伸環。PB-6D 視相機方向需要使用。
*26 使用預設光圈。在模式 A 中,可使用對焦接口,在決定曝光及拍攝影像前設定光圈。
• PF-4 Reprocopy 裝備須使用 PA-4 相機殼。
• 部分鏡頭於高 ISO 感光度下使用自動對焦攝錄短片時,雜訊會以線條形式出現。請使用手動對焦或對焦鎖定。
類型 | 單眼數位相機 |
鏡頭接環 | Nikon F 接環 (連 AF 耦合與 AF 接點) |
有效畫角 | Nikon FX 格式 |
影像感應器格式 | FX |
影像感應器類型 | CMOS (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 |
感應器尺寸 | 35.9mm x 24.0mm |
總像素數 | 2493 萬 |
除塵系統 | 影像感應器清潔、影像除塵參照數據 (須配備另購的 Capture NX-D 軟體) |
有效像素 | 2430 萬 |
影像大小 (像素) | FX (36x24) 影像區域、(L)6016 x 4016、(M)4512 x 3008、(S)3008 x 2008、1.2 倍 (30x20) 影像區域、(L)5008 x 3336、(M)3752 x 2504、(S)2504 x 1664、DX (24x16) 影像區域、(L)3936 x 2624、(M)2944 x 1968、(S)1968 x 1312、以短片實時顯示模式拍攝 FX 格式相片、(L)6016 x 3376、(M)4512 x 2528、(S)3008 x 1688、以短片實時顯示模式拍攝 DX 格式相片、(L)3936 x 2224、(M)2944 x 1664、(S)1968 x 1112、請注意:以短片實時顯示模式拍攝的相片畫面比例為 16:9。相機有提供 DX 及 FX 格式以供選擇。 |
檔案格式 | NEF (RAW):12 或 14 bit,無損壓縮或壓縮;JPEG:JPEG 基準符合精細 (約 1:4),正常 (約 1:8) 或基本 (約 1:16) 壓縮 (尺寸優先);可選用最佳質素壓縮,NEF (RAW)+JPEG:同一張相片可同時以 NEF (RAW) 和 JPEG 格式記錄 |
Picture Control 系統 | 標準、中性、鮮明、單色、人像、風景、平面;可以修訂已選的 Picture Control;自定 Picture Control 儲存空間 |
媒介 | SD、SDHC (兼容 UHS-I)、SDXC (兼容 UHS-I) |
記憶卡插槽 | 雙插槽:第 2 個插槽可以用作溢位或備份儲存空間,或用以獨立儲存透過 NEF+JPEG 創作的作品;照片可以在各張記憶卡之間複製。 |
檔案系統 | DCF 2.0、DPOF、Exif 2.3、PictBridge |
觀景器 | 視線水平五棱鏡單眼反光觀景器 |
畫面覆蓋率 | FX (36x24):約 100% 水平及 100% 垂直;1.2 倍 (30x20):約 97% 水平及 97% 垂直;DX (24x16):約 97% 水平及 97% 垂直 |
放大倍率 | 約 0.7 倍 (50 mm f/1.4 鏡頭,焦距為無限遠、–1.0m{sup(-1)}) |
視點 | 21 mm (–1.0 m{sup(-1)};從觀景器目視鏡中央表面量度) |
屈光度調節 | –3 – +1m{sup(-1)} |
對焦屏 | B 型 BriteView 透明磨砂 Mark III 屏,配備 AF 區域包圍功能 (可顯示構圖網格) |
反光鏡 | 快速傳回類型 |
景深預覽 | 有。按下 Pv 按鍵,可以將鏡頭光圈固定於用戶 (A 和 M 模式) 或相機 (其他模式) 選擇的數值上 |
鏡頭光圈 | 即時傳回,電子控制 |
兼容鏡頭 | 兼容 AF NIKKOR 鏡頭,包括 G、E 及 D 型鏡頭 (PC 鏡頭面對若干限制) 和 DX 鏡頭 (使用 DX 24 x 16 1.5 倍影像區域)、AI-P NIKKOR 鏡頭及非 CPU AI 鏡頭 (僅適用於 A 和 M 模式)。IX NIKKOR 鏡頭、F3AF 鏡頭和非 AI 鏡頭無法使用。電子測距器可以與光圈速度最高達至 f/5.6 或以上的鏡頭配合使用 (電子測距器配合光圈速度最高達至 f/8 或以上的鏡頭使用時,可支援 11 個對焦點)。 |
類型 | 電子控制縱行式對焦平面快門 |
速度 | 1/4000–30s;分為 1/3 或 1/2 EV 等級;B 門;定時制 X200 |
閃光燈同步速度 | X=1/200 秒;以 1/250 秒或更低速度與快門同步 (閃光燈範圍在 1/200 至 1/250 秒的速度之間下跌) |
模式 | S (單張)、CL (低速連拍)、CH (高速連拍)、Q (靜音快門釋放)、自拍制、MUP (升起反光鏡)、Qc (靜音連續快門釋放) |
每秒拍攝 (前捲) 張數 | 約 6fps、1–6 fps (CL)、6.5 fps (CH) 或 3 fps (Qc) |
自拍制 | 2 秒、5 秒、10 秒、20 秒;1–9 曝光,每隔 0.5、1、2 或 3 秒曝光一次 |
遙控拍攝模式 | 延拍遙控、即拍遙控、遙控升起反光鏡 (ML-L3) |
測光系統 | 使用約 9.1 (91,000) 萬像素 RGB 感應器進行 TTL 曝光測光 |
測光方式 | 矩陣:3D 彩色矩陣測光 III (G、E 及 D 型鏡頭);彩色矩陣測光 III (其他 CPU 鏡頭);如果用戶有提供偏重中央測光的鏡頭數據,則可使用配備非 CPU 鏡頭的彩色矩陣測光:以畫面中央為中心,圍繞其四周 12 mm 的範圍獲分配 75% 比重。此範圍的直徑可變為 8、15 或 20 mm,而比重可以根據整個畫面的平均值分配 (非 CPU 鏡頭採用 12 mm 範圍) 重點測光:以已選對焦點為中心 (使用非 CPU 鏡頭時則為中央對焦點),圍繞其四周 4 mm 的範圍測光 (約為畫面 1.5%) 偏重高光:適用於 G、E 及 D 型鏡頭;相等於使用其他鏡頭的偏重中央測光。 |
範圍 | (ISO 100、f/1.4 鏡頭、20 {deg}C/68 {deg}F) 矩陣測光、偏重中央測光或偏重高光測光:0–20 EV 重點測光:2–20 EV |
測光耦合 | CPU、AI |
模式 | 自動模式 (自動、自動 (閃光燈關閉))、場景模式 (人像、風景、孩子、運動、近拍特寫、夜間人像、夜間風景、派對/室內、沙灘/雪景、日落、黃昏/黎明、寵物肖像、燭光、花卉、秋季色彩、食物)、特殊效果模式 (夜視、色彩素描、微縮模型效果、選擇性色彩、剪影、高色調、低色調)、程式自動配以彈性程式 (P)、快門優先自動 (S)、光圈優先自動 (A)、手動 (M)、U1 (用戶設定 1)、U2 (用戶設定 2) |
曝光補償 | 在 P、S、A、M、場景及夜視模式中,調整度為 –5 – +5EV,分為 1/3 或 1/2EV 等級 |
曝光包圍 | 2–9 張,分為 1/3、1/2、2/3 或 1EV 等級;2–5 張,分為 2 或 3 EV 等級 |
曝光鎖定 | 透過 AE-L/AF-L 按鍵將亮度鎖定於已偵測的數值上 |
ISO 感光度 (推薦曝光指數) | ISO100–12800;分為 1/3 或 1/2EV 等級;低於 ISO 100 時亦可設定為約 0.3、0.5、0.7 或 1 EV (相等於 ISO 50);或高於 ISO 12800 則可設定為約 0.3、0.5、0.7、1 或 2 EV (相等於 ISO 51200);亦可選用自動 ISO 感光度控制 |
主動式 D-Lighting | 自動、特高、高、正常、低、關閉 |
主動式 D-Lighting 包圍 | 2 張,其中 1 張採用自選數值;或 3–5 張,全部使用預設數值 |
自動對焦系統 | Nikon先進 Multi-CAM 3500 II 自動對焦感應器元件配備 TTL 相位偵測功能,微調,51 個對焦點 (包括 15 個跨類別感應器;f/8 獲 11 個感應器支援),以及 AF 輔助照明燈 (照明範圍約為 0.5–3 m/1 尺 8 吋 – 9 尺 10 吋) |
偵測範圍 | –3 – +19 EV (ISO 100、20 {deg}C/68 {deg}F) |
鏡頭伺服 | 單次伺服 AF (AF-S)、連續伺服 AF (AF-C);自動 AF-S/AF-C 選擇 (AF-A)、預估追蹤對焦會按照主體狀態自動啟動、手動對焦 (M):可使用電子測距器 |
對焦點 | 51;可從 51 或 11 個對焦點中選擇 |
AF 區域模式 | 單點 AF;9、21 或 51 點動態區域 AF;3D 追蹤;群組區域 AF;自動區域 AF |
對焦鎖定 | 將快門釋放按鍵按下一半 (單次伺服 AF) 或按下 AE-L/AF-L 按鍵,就能鎖定對焦 |
內置閃光燈 | 自動、人像、孩子、近拍特寫、夜間人像、派對/室內、寵物肖像、色彩素描:以自動彈出功能使用自動閃光;P、S、A、M、食物:按鍵釋放即可手動彈出 |
閃光指數 | 約 12/39、手動閃光燈為 12/39 (m/ft、ISO 100、20 {deg}C/68 {deg}F) |
控制 | TTL:採用約 9.1 萬 (91,000) 像素 RGB 感應器的 i-TTL 閃光控制備有內置閃光燈;數位 SLR 的 i-TTL 均衡補充閃光可配合矩陣式、偏重中央測光及偏重高光測光使用;數位 SLR 標準 i-TTL 閃光燈可配合重點測光使用 |
模式 | 自動、自動連減輕紅眼、自動慢速同步、自動慢速同步連減輕紅眼、補充閃光、減輕紅眼、慢速同步、慢速同步連減輕紅眼、後簾連慢速同步、後簾同步、關閉;支援自動 FP 高速同步 |
閃光補償 | -3 – +1 EV,分為 1/3 或 1/2 EV 等級 |
閃光包圍 | 2 – 9 張,分為 1/3、1/2、2/3 或 1 EV 等級;2 - 5 張,分為 2 或 3 EV 等級 |
閃光燈就緒指示燈 | 當內置閃光燈或另購的閃光燈元件完全充電時,此燈就會亮起;閃光燈以完整輸出率閃動後,此燈亦會閃爍 |
配件插座 | ISO 518 熱靴,配備同步及數據接點和安全鎖 |
Nikon創意閃光系統 (CLS) | 支援Nikon CLS;指令器模式選項可供選擇 |
同步終端 | AS-15 同步終端配接器 (獨立發售) |
白平衡 | 自動 (2 類)、白熾燈、螢光燈 (7 類)、陽光直射、閃光燈、陰天、陰影、預設手動 (可儲存多達 6 個數值,在實時顯示模式中亦可使用定點白平衡量度功能)、選擇色溫 (2500 K–10000 K)、全部微調 |
白平衡包圍 | 2–3 張,分為 1、2 或 3 EV 等級 |
實時顯示攝影 | 實時顯示攝影 (靜態影像)、短片實時顯示 (短片) |
鏡頭伺服 | 自動對焦 (AF);單次伺服 AF (AF-S);全時間伺服 AF (AF-F) 手動對焦 (M) |
AF 區域模式 | 臉部優先 AF、廣闊區域 AF、正常區域 AF、主體追蹤 AF |
自動對焦 | 畫面任何部分都可使用對比偵測 AF (選擇臉部優先 AF 或主體追蹤 AF 後,相機會自動選擇對焦點) |
測光 | 使用主影像感應器進行 TTL 測光 |
測光方式 | 矩陣、偏重中央測光或偏重高光測光 |
畫面大小 (像素) 及每秒幅數 | 1920 x 1080;60 p (逐行)、50 p、30 p、25 p、24 p 1280 x 720;60 p、50 p、30 p、25 p 及 24 p 的 60 p、50 p 實際每秒幅數分別是 59.94、50、29.97、25 及 23.976 fps;這些選項支援高影像品質和正常影像品質 |
檔案格式 | MOV |
視訊壓縮 | H.264/MPEG-4 先進視訊編碼 |
音頻記錄格式 | 線性 PCM |
音頻記錄裝置 | 內置或外置立體聲收音器;可調校靈敏度 |
其他選項 | 索引標記、縮時攝影 |
螢幕尺寸 | 對角線為 8cm (3.2 吋) |
螢幕類型 | 低溫多晶矽可傾斜 TFT LCD 配備 170 {deg} 視角、約 100% 畫面覆蓋率及亮度與角度調整功能 |
螢幕解像度 | 約 122.9 萬點,(VGA;640 x RGBW x 480 = 1,228,800 點) |
重播 | 全畫面及縮圖 (4、9 或 72 影像或按日曆) 重播,備有重播縮放、短片重播、照片及/或短片幻燈播放、色階分佈圖顯示、花絮、相片資訊、位置數據顯示及自動影像旋轉 |
USB 連接器 | 高速 USB;建議連接至內置 USB 連接埠 |
HDMI 輸出連接器 | C 型 HDMI 連接器 |
音頻輸入 | 音響微針插孔 (直徑 3.5 mm;支援插入式電源) |
音頻輸出 | 音響微針插孔 (直徑 3.5 mm) |
配件終端 | 無線遙控器:WR-1、WR-R10 (另行發售) 遙控線:MC-DC2 (另行發售) GPS 裝置:GP-1/GP-1A (另行發售) |
標準 | IEEE 802.11b、IEEE 802.11g |
通訊協定 | IEEE 802.11b: DSSS/CCK IEEE 802.11g: OFDM |
操作頻率 | 2412–2462 MHz (第 1–11 頻) |
範圍 (視線) | 約 30 m/98 尺 (假設並無干擾;範圍或會因應訊號強度及障礙物的出現或消失而有所不同) |
數據率 | 54 Mbps 符合 IEEE 標準的最高邏輯數據率。實際速率或有所不同。 |
安全性 | 驗證:開放系統、WPA2-PSK 加密:AES |
無線設定 | 支援 WPS |
存取協定 | 基礎結構 |
支援語言 | 阿拉伯語,孟加拉語,保加利亞語,中文 (簡體和繁體),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英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北印度語,匈牙利語,印尼語,意大利語,日語,韓語,馬拉地語,挪威語,波斯語,波蘭語,葡萄牙語 (葡萄牙和巴西),羅馬尼亞語,俄語,塞爾維亞語,西班牙語,瑞典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泰語,土耳其語,烏克蘭語,越南語 |
電池 | 一粒 EN-EL15 鋰離子充電電池 |
電池組 | 另購 MB-D16 多功能電池匣,配備一粒Nikon EN-EL15 鋰離子充電電池或六粒 AA 鹼性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電池 |
AC 變壓器 | EH-5b AC 變壓器;須使用 EP-5B 電源連接器 (獨立發售) |
三腳架插孔 | 1/4 吋 (ISO 1222) |
尺寸 (寬 x 高 x 深) | 約 140.5 x 113 x 78mm (5.6 x 4.5 x 3.1 吋) |
重量 | 約 840 g (1 lb 13.7 oz) 連電池及記憶卡,但不連機身蓋;約 750 g (1 lb 10.5 oz;淨機身) |
作業環境 | 溫度:0 {deg}C–40 {deg}C (+32 {deg}F–104 {deg}F) 濕度:85% 以下 (無冷凝) |
隨附配件 | 橡膠眼罩 DK-21、機身蓋 BF-1B、鋰離子充電電池 EN-EL15 (連終端蓋附上)、電池充電器 MH-25a (視乎各國家或地區之情況而附上 AC 變壓插頭,電源線類型及形狀因應出售產品之不同國家而有所不同)、接目鏡蓋 DK-5、USB 線 UC-E17、相機帶 AN-DC14、ViewNX 2 安裝程式 |
1.除另有說明外,所有數據均以相機配備完全充電的電池並於 Camera and Imaging Products Association (CIPA,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 訂明的溫度下操作為準:23 {+-}3 {deg}C (73.4 {+-}5.4 {deg}F)。Nikon保留權利,可隨時更改本技術規格文件中所述之硬體及軟體的技術規格,而不另行通知。對於因本技術規格文件內可能所載的任何錯誤而衍生的損失索償,Nikon 概不負責。
快門速度: 1/250"光圈: F2.2焦距: 35mm
快門速度: 1/125"光圈: F5.6焦距: 200mm
快門速度: 1/160"光圈: F5.6焦距: 200mm
快門速度: 1.6"光圈: F11焦距: 19mm
快門速度: 1/400"光圈: F10焦距: 28mm
快門速度: 1/60"光圈: F4.5焦距: 62mm
快門速度: 1/400"光圈: F2焦距: 28mm
快門速度: 1/2000"光圈: F2.8焦距: 28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2.2焦距: 28mm
快門速度: 1/5"光圈: F16焦距: 82mm
快門速度: 1/80"光圈: F8焦距: 24mm
快門速度: 1/50"光圈: F8焦距: 105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5.6焦距: 105mm
快門速度: 1/40"光圈: F11焦距: 14mm
快門速度: 1/30"光圈: F28焦距: 15mm
快門速度: 1/30"光圈: F2.8焦距: 14mm
快門速度: 1/4"光圈: F9焦距: 18mm
快門速度: 1/320"光圈: F8焦距: 14mm
快門速度: 1/2500"光圈: F6.3焦距: 18mm
快門速度: 1/500"光圈: F4焦距: 70mm
快門速度: 1/1000"光圈: F2.8焦距: 24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2.5焦距: 85mm
快門速度: 1/800"光圈: F2.8焦距: 16mm
快門速度: 1/1250"光圈: F6.3焦距: 16mm
快門速度: 1/400"光圈: F3.2焦距: 70mm
快門速度: 1/1000"光圈: F6.3焦距: 65mm
快門速度: 1/250"光圈: F8焦距: 19mm
快門速度: 1/1000"光圈: F2.2焦距: 24mm
快門速度: 1/25"光圈: F5.6焦距: 62mm
快門速度: 1/160"光圈: F2焦距: 50mm
快門速度: 1/320"光圈: F8焦距: 48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5.6焦距: 31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5.6焦距: 56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8焦距: 44mm
快門速度: 1/200"光圈: F5.6焦距: 44mm
快門速度: 10"光圈: F5.6焦距: 38mm